除了德云社之外哪些中青年演员能够扛住相声大旗?
首先一点,德云社里的中青年相声演员,没有一个可以杠得住相声的大旗,至少现在这些人里找不出一个来。
德云社以外的中青年相声演员,本来有几个不错的后苗子,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也不专注于所相声了。比如说天津的相声演员裘英俊,原来非常喜欢他说的相声,但他后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主持事业上。另一个曾经相当不错的年轻相声演员,就是姜昆的徒弟周伟,可惜周伟现在也不怎么说相声了。 还有曾经非常看好的一对相声演员,那就是贾旭明张康,不过现在也已经好久没看到俩俩合作说相声了,难道他俩也裂穴了么?好可惜的。西安的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前几年也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他俩的相声以新著称,可惜前段时间相声新势力内部似乎出了点儿问题,也好久没有听到他们的新作品了。
现在我最看好的一对年轻相声演员,是天津的马军和盛伟。据说他俩是一师之徒,所拜的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亲孙子马六甲,马六甲是王凤山的徒弟,但很少说相声,马军盛伟基本上是由少马爷马志明来亲自指导的。少马爷由于种种原因,除了他的搭档黄族民外,并没有传授过什么徒弟。少马爷对马军胜伟可是下了真功夫的,就他俩介绍,有些传统段子是少马爷一字一句的教的。所以他俩的相声基本功非常扎实,特别是一些传统段子,不用说现在的一些年轻相声演员,就是一些上年纪的也不如他两个用的好。马军盛伟的传统相声,那真是保持了原汁原味儿,与德云社哪些改良版的传统相声完全不一样。马军和盛伟也各有特色,特别是盛伟的捧哏,那绝对是目前捧相声演员当中的佼佼者,加以时日必成大器。非常看好这两名中青年相声演员。
还有一对年轻相声演员,我也特别喜欢,那就是北京的金霏晨曦。刘金霏和陈曦是侯氏相声的继承人,他俩都是侯宝林大师的曾徒孙,相声大师马季的徒孙,相声名家王谦祥的徒弟。王谦祥李增瑞,应该是马季所有徒弟中基本功最好的,他两个教出来的徒弟,也都非常不错。就拿金霏陈曦来说,说学逗唱都非常出彩,无论是传统活还是创新的相声使用起来都顺手拈来。尤其是他俩那段儿捧逗互换的作品《万相归春》,让人看到了他俩另外的实力。如果他两个能够经得住诱惑,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好好说下去,其前途也不可限量。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相声演员,去真心的爱相声正经的说相声,不要走偏路,这样相声的重新辉煌将不再遥远。
能抗相声大旗的不少。但德云社不行。德云社的相声。只能算一朵奇葩。郭德纲的相声就是骂于谦。骂于谦的爸爸妈妈。骂于谦的祖上。不说相声的时候就骂姜昆骂同行骂徒弟。骂师傅。
记得郭德纲说的唯一一句实话,就是没有德云社,旗下员工都得饿死。也就是说,目前德云社员工,没几个有真本事的,扛起相声大旗?别逗了,不走网红路子,德云社中青年演员靠着相声生存不下去!
除了德云社之外哪些中青年演员能够扛住相声大旗?这个题目夲身就很诧异。
反问一句,包括德云社在内哪些中青年演员能够杠起相声大旗?
能杠起相声大旗,必须是“ 德艺双馨 ”的人物,具有德高望重的威信,应该是相声界的楷模,才能协调各方,改变当前相声界混乱不堪的局面。
人们普遍认为冯巩做为相声界的旗手和带头人是较合适人选,但他不在中青年之例。再一个是相声演员周炜也很优秀,但他师傅是姜昆,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嫌。
所以说,如今从事相声的艺人成群结队,但找一个合格的旗手,还真的好好琢磨琢磨。
中青年相声演员,能卓然成家的还不多,不过有大好前途,未来会独当一面的,还是有许多的。现在各地都有相声的小剧场,好多说的不错的都在那里,不过除了当地的观众,知道的人少,因为他们没有德云社那样,拥有广阔的资源曝光。
天津是相声窝子,小剧场里是人才济济,大家熟知的裘英俊,于丹,这组搭档,曾经一度是天津相声新一代领军者,现在裘英俊不致力于相声了,专攻主持了,挺遗憾的,当年德云社总教习高峰,都是伺候裘英俊的。现在天津的马军盛伟这一对搭档,声名鹊起,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本来张盼刘铨淼也是天津相声的佼佼者,现在加入了德云社。
西安是相声的重镇,青曲社的苗阜王声,是新一代相声的领军者,他们的作品艺术性,知识性很高,青曲社里也有多位高手,比如在相声有新人里露面的窦晨光等,还有现在另立门户的相声新势力,卢新玉浩,大家也看到诊友社的衡友珍老先生,宝刀未老,没在媒体露面的,应该也有些。
北京的青年一代很多,比如嘻哈包袱铺的一拨人,高晓攀尤先超,金菲陈曦,还有李寅飞叶鹏,郭阳郭亮,何云伟李菁,曹云金刘云天,李金斗相声俱乐部也有一票人,付强,方清平等等,还有陈印泉侯振鹏,李丁董建春,这些人的水平,和德云社的几位优秀演员,都是旗鼓相当的。
王谦祥李增瑞和马桂荣赵小林,师胜杰,他们给相声培养了好多人才,尤其是现在活跃的新生代,好多都是他们的门下弟子,这几位老演员都是表演大家,功底深厚,他们的作品就不落俗套,他们教授的弟子们也有功底不凡。
上海金岩,已经成名多年,是上海标志性的人物,功底深厚,杭州也有几位不错的演员,相声以前基本就是京津两地,加上东北西安,北方人才听,因为金岩最早到上海开荒,相声在南方也打开了市场。
东北我最喜欢的是,哈尔滨的刘骥张翰文这一对,他们是侯氏相声在东北的嫡传。
济南也是曲艺重镇,相声界有句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儿,济南的晨光茶社,曾经和北京的常家启明茶社齐名于世,孙少林先生也有一大批弟子,我听过济南一组搭档,忘记名字了,说的大段贯口,以我听过的所有相声演员比较,没有人超过他,也姓孙,上过天津电视台,那一段贯口,比李白祥说的还好。
其实说相声好的很多,只是他们没有在大众传媒上露面,我们承德也有几位相声演员,也有个小圆子演出,我个人觉得,他们的水平,都能达到商演的水平,只是没有名气而已。
德云社现在如日中天,是他们的演员水平一骑绝尘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郭德纲的名气太大,他营销做得好,原来他没有师门,就没有忌讳,无论是何门何派的相声段子,他敢拿过来就演,就拥有大量的作品来源,他还不禁止大家在剧场录音,上传网络,他在巧妙的树立自己的人设,让广大的观众自觉站队,所以就迅速占据市场,然后急速扩张,大家只要一听相声,首先接触的就是德云社,人类都有个通病,先入为主,慢慢的,好多新听相声的,就奉德云社为圭臬,听不进去别人的相声。
当然德云社也有一大票好演员,岳云鹏孙越,郭麒麟壮壮,高峰栾云平,孟鹤棠周九良,张鹤伦郎鹤焱等等,他们在小剧场里还没有出名的,有好多水平不在这些人之下,比如李云天,刘献伟,史爱东,邓德勇,刘喆等,都有一定的造诣,如果论人才之多,德云社是当之无愧的国内龙头老大。
我所罗列的这些德云社外的演员,也只是一部分,其实我们不是太缺相声演员,这一行也从来没有死过,郭德纲说的这一行已经死了,他是相声守墓人,这句话是不对的,他是怎么说上相声的?还不是王玥波,张博鑫,孙越们早早就在小茶馆说相声了,天津尹笑声的小圆子,北京李金斗的小圆子,一直没断过演出,北京的那些文工团,比如铁路文工团人,煤矿文工团,包括郭德纲打过工的全总文工团,都有相声演员,一直在演出,我们京津冀的人,也一直都在听相声。
九十年代不光收音机天天博传统相声,刚刚有了互联网,就有了马氏相声网,姜昆也创立了鲲鹏相声网,那些年真正的相声迷,就没有断过相声听,所以新人也不用被郭德纲误导,他有他的成就和功劳,他通过北京电视台,让相声插上了翅膀,让更多人知道了传统相声,作了一次科普,这才是他真正的功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才会更繁荣,相声才会出现更多的好演员,好作品。
平时特别喜欢听相声,晚上睡觉前一般都是听几段相声的。所以知道的相声演员也有一些。德云社当然可以说是是相声的代表团队,一个是有郭德纲、于谦、高峰这样的大师,再则规模宏大,是相声界人数最多的一个团体。
但是除了德云社,能说相声的青年演员还是大有人在的。首先,我非常喜欢的青年相声演员有被称为相声新势力的卢鑫、玉浩。这两个年轻人基本功扎实,口齿伶俐,思路新颖,表现力极强,关键长得还很帅。我个人觉得他们的相声实力是不输德云社的。
另外,相声说得好的青年演员还有金菲、晨曦。这对相声演员的相声功底也是非同一般的,表现力很强,他们的相声今年也上了春晚。
好的相声演员还有很多,一时想不上名字来。但是我觉得他们终归还是得益于德云社的,德云社把相声搞得这么火,真的带动了整个相声行业的发展。
没有,就连德云社也没几个能成大器的,别的就更提不起来了。
当今中国相声界根本就没有能扛住相声大旗的人,当然也包括德云社,不要费心琢磨了。再说能扛住或者扛不住也要看大家怎么理解,我认为能扛住的标准应该有前辈候宝林,马三立,马季,杨振华那样的水平吧,目前真的还没有。
除了郭德纲谁也扛不起,如果你了解郭德纲就能发现他是个奇才。曲艺方面三门抱,评书,相声和戏曲。评书和相声顶流不会有什么争议。关于戏曲方面,造诣颇深,只要别人一开口,他就能说出是哪门哪派哪段。其实相声演员会戏曲的不少,但是真能上场演专场的没有吧?现在能抱二门相声和评书已经很牛了。可是到顶流水平有几个?陶阳在老郭和于谦眼里已经是天才少年了。抱二门戏曲和相声,可离顶流水平相差甚远。现在的年轻相声演员有10 20个经典段子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有持续性?
扛旗是什么概念,有多少满嘴“扛旗人”的网友,真的懂这个词有哪些内涵?
大部分就是人云亦云,觉得“扛旗”就等于领头羊,更有甚者就觉得“最能挣钱的那位=扛旗人”。
一个行业的扛旗人,不但要走在行业最前面,而且他能够带着整个行业进步,所有同行都对他心服口服。
扛旗人手中的旗帜,必须是整个行业公认的招牌,即使有人心中不太愿意认可,但也不得不跟着旗帜前行。
相声 历史 上,能够称得上扛旗人的,或许只有被称为祖师爷的朱绍文,他建立了相声的门户,并且开枝散叶,给了后世子孙一个装饭的破碗。
在朱绍文之后,相声行业几乎就没有统一过,大部分时候都各自为政,甚至还会为了抢食打得跟烂酸泥一样。被称为相声大门长的张寿臣,势力一度大到只手遮天,但也架不住有张杰尧这样的刺儿头跟他对着干,而且年轻的马三立也不服从他的降辈安排,而山海关外和黄河以南的相声艺人,压根也不尿张寿老。
张寿老这面旗帜,也就在京津两地扛得住,而且还不是那么瓷实。
解放后,相声面临要么登堂入室,要么原地作死的选择,于是侯大师牵头的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开始对传统相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相声改进小组需要向国家证明两件事情:
侯大师跟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当时在大李纱帽胡同租了一个场子,命名新华游艺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更重要的是演员们每场演完以后,都虚心向观众沟通意见,任何一句让劳动人民不舒服的语言,他们都予以删除。正是在这种不断自我净化和提升的过程,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最终成立了北京曲艺团。
而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模式也照搬到了天津,进而推广到了全国。在侯大师回忆中,那个时代是相声最美好的时代,因为“文人相轻、互不服气、同行是冤家”这些都被摒弃,所有同行齐心协力,一起为相声登堂入室而努力。
这个时期对相声贡献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老舍先生,他将传统相声进行了删减跟改动,去掉了人身攻击伦理哏脏活臭活等元素,并且给了相声一个最重要的定位:宣传工具。
老舍先生为相声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及净化升级,而侯大师则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打动了教员,在伟人的支持跟认可下,相声终于成为了文艺轻骑兵,并且熬过了特殊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可以这么说,虽然相声改进是全体同行群策群力的结果,但侯大师的牵头作用,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如果没有上峰对侯大师的喜爱,那么相声登堂入室面对的阻力还会空前大。
所以说那个时期的侯大师,是相声真正的扛旗人,他带着同行一起走出了黑暗,迎来了艺术殿堂的召唤。
侯大师之后,相声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这时候已然不需要扛旗人,中广说唱团铁路文工团煤矿文工团,各地的曲艺团人才辈出,在各自的市场发光发热。当然马季先生跟他的弟子们霸屏了八九十年代的春晚舞台,《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小偷公司》等传世之作频出,而天津的相声名家们虽然没有全国级影响力,但却给传统相声保留了一隅之地,也给后来某商人炒作传统相声打下了根基。
这时期硬要挑一个扛旗人,估计一百个同行都能跳出来骂大街。马季先生这一支内部团结一心,拥有最大块的媒体资源,所以其他曲艺团和文工团自然有所不满,当年的十大笑星评选也是北京艺人为主,几个天津籍演员还都是北京挂职的。资源分配不均自然就有矛盾滋生,马季先生去世后给个大师封号,也会招来侯耀文“五大标准”的质疑,姜昆则更是被炒作宗师立成空气靶子,一直打到现在。冯巩老师虽然一时风头无二,而且也位高权重,可他也备受争议,说他不算相声算小品的声音至今也没有消停。
这些走过相声黄金年代的大佬们都没能扛起旗来,现如今相声流量化 娱乐 化,各种山精野怪满街跑,对于相声的审美也内卷到了一个临界点,试问哪个青年演员还敢自称扛旗人。某社团空有流量,但相声一塌糊涂,专门打空子挣棒槌钱,他好意思说自己是扛旗人吗?
哪个不开眼的要敢说自己是相声扛旗人,下场只会是《天地英雄》里被响马吓疯的那个佣兵,举着旗帜,然后被突厥兵砍成肉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