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为什么会成为英国女王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硝烟弥漫在欧洲上空。1940年,德军开始轰炸英国本土不久后,伊丽莎白和妹妹与300万伦敦平民(以儿童为主)一样,被送往了伦敦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乔治六世国王一家没有选择去他国避难,而是留在伦敦处于被轰炸的危险中,此举为他们赢得了伦敦百姓的爱戴。王后曾说:“孩子们不能没有我,我不能没有国王,而国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离开。”

1940年10月13日,为了安抚大规模人口流动下躁动的民心,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台(BBC)播报了伊丽莎白对家人失散的儿童的演讲,这时她年仅14岁,这也是她的第一个公众演讲,“这个国家的数千万人不得不离开家园,与他们的父母分开。我和我的妹妹玛格丽特·罗斯为您感到非常难过,我们明白离开您最喜欢的人意味着什么。对于生活在新环境中的您,我们向您表示真正的同情,同时我们也感谢那些接纳您的好心人。”

二战中,伊丽莎白和许多其他年轻的英国人一样,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量。1945年,19岁的伊丽莎白说服父王,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战争。其后,她加入了后方防卫支援部队“国内妇女支援部队”(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该部队在战争期间提供了关键支持,其成员担任防空炮手、无线电操作员、机械师和司机。伊丽莎白在该部队中的编号为第230873号。经过了六周的驾驶和汽车修理训练,她成为了英国王室中第一个经过正式训练的汽车修理员,并获得了荣誉少尉军衔。

这是伊丽莎白第一次与其他同龄人***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伊丽莎白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像自己年少时那样在家学习。

在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1945年5月8日的胜利日庆祝中,伊丽莎白和妹妹玛格丽特匿名混迹于伦敦街头的庆祝人群中。伊丽莎白后来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说:“我们问我的父母,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出去看看。我记得我们很害怕被认出来……我记得一排排不认识的人挽着胳膊走在白厅街区(英国政府中枢所在地)里,我们所有人都被幸福和解脱的浪潮冲走了。”

战后,待在英国本土多时的伊丽莎白开始了四处旅行,以王室成员的身份献身外交工作。

在1947年出访南非时,伊丽莎白目睹了这个深陷种族冲突国家的割裂,了解了南非不同族裔间的矛盾与分歧。此次出行正值伊丽莎白21岁生日,南非政府为表示庆祝,宣布这一天为国家法定假日,并送给她一条由21颗钻石穿成的项链(南非是重要的钻石产地)。伊丽莎白则用一次动人的演讲赠以回馈,向那些和自己一样经历了艰难而辉煌的二战的年轻人致意。“只要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勇气和平静的心态携手同行,就能把悠久的英联邦……发扬光大……成为世界上一个永恒而强大的力量。”

让这段演讲更为经典的是结尾处,她说:“我想现在就许下这个誓言。我要说的话很简单,我向你们所有人发誓,我要用我的一生——无论它是长是短,为你们服务,为我们伟大的帝国大家庭服务。”

1952年2月6日,由于二战期间长期操劳国事,加之大量吸烟,乔治六世因肺癌过世,终年56岁,彼时伊丽莎白正在出访肯尼亚途中,而送她上飞机的正是已见不到最后一面的父亲。

收到父王驾崩的消息后,伊丽莎白匆忙回国继位。“一切都太突然了。”伊丽莎白在40年后这样回忆道:“事已至此,我就得接受现实,这就是我的命运,王室传承才是最重要的。“伊丽莎白的私人秘书马丁·查特里斯则坦言:“丘吉尔对此时的女王印象很深刻——她细致入微、见多识广、认真负责,刚登基就接见各国总理、大使……她做得毫无纰漏。”

至此,伊丽莎白为王室乃至英国奉献的一生正式拉开帷幕。

继位初期,英国国内舆论乐观预测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将会来临,但事实上,等待伊丽莎白二世的是英国二战后国力衰退、物资短缺、大英帝国逐渐解体的困局和世界范围内苏联阵营扩张的严峻冷战形势。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伊丽莎白尝试通过英联邦来维系英国与其前殖民地的关系,尤其在维持英国和南非、英国与印度的良好关系上贡献良多。英联邦诞生于二战后的反殖民浪潮。此时大英帝国逐渐解体,通过加强领土自治实现了非殖民化,将许多前殖民国家纳入了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英联邦由包括英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与英国有关的数十个国家组成,成员国们在旅游、留学、贸易方面拥有很强的相互流通性,但在军事和外交上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国地位平等,是以拥护合作、***同价值为目标的国际组织,通过贸易和国际合作将各国联系起来。

虽然伊丽莎白二世是没有任何实权的英联邦元首,但她却通过这一职位对英联邦施加了重大影响力。正如新西兰前总理大卫·郎伊所说:“我们在争斗,而她在团结。”

伊丽莎白二世没有违背她1947年许下的诺言,在位70年的时间里,她为国际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