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xiang

浮生皆苦。万相本无。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或者说是两个境界的认识。体会到浮生皆苦,是看破世情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能体会到众生皆苦,心中就有喜乐在。

而万相本无却是更高的境界才能体会到的。《心经》说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人的智慧有限,能探查到万物本源的不多。非具大智慧,难堪此迷。

可是万物的开始时无么,不是。那是造物者的安排。人----在造物中,不过是碎土相对于长岑,粒米相对于沧海。以人类的局限去探查万物的无限,却是“得之桑榆,失之东隅。”

扩展资料:

这两句是神佛们交给世人的道理。佛说众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此世间,众生皆苦。

大千世界,三界六道,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各自都在自我的世界中,度其一生,为生存奔波而苦。尤其为人,更是为世事所困苦。柴米油盐,人为食苦。求一席之地避雨遮风,为安身苦。曾经沧海,巫山云雨,为情苦。于是,活着是苦,殊不知,那死后未知的世界,未尝不是苦。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