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是什么意思?
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及批评著述解读{Data repost}本综述中我们要讲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著述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编的文集《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1959)。《文集》收录的几乎所有苏联作家艺术家的论文,都有许多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重要的个人观察和宽泛的理论概括[57]。但对我们来说,根据我们的论证,最重要的是лп Grossman的长文《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它的第二部分<布局规则)。在这篇新文章中,格罗斯曼扩展和深化了我们在上面分析的和他在20世纪20年代阐述的论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观察。格罗斯曼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布局结构的基础是“两部或多部中篇小说相遇的原则”。这几部中篇小说是对立互补的,按照音乐中的复调原理进行连接。格罗斯曼在福古耶[58]和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赞许地引用后,也强调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局结构的音乐性。让我们引用格罗斯曼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分析和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指出了那种布局方法(指的是音乐布局——本书作者),并且曾经把自己的结构体系与音乐中的“变调”理论或对比理论的相似性相提并论。那时,他正在写一部由三章组成的中篇小说。这三章的内容不同,但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章是议论文式的哲学孤独,第二章是戏剧性的情节,为第三章准备了灾难性的结局。作者曾问过这个问题:几个章节可以分开出版吗?要知道它们内部是相互呼应的,情节各不相同但密不可分;这样的剧情允许不同心情的自然交替,但不允许章节机械的割裂。我们可以这样解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时代》杂志发表《地下室的笔记》一事给他哥哥写信时说的话:“中篇小说分为三章...第一章可能有一页半的印刷品...可以单独出版吗?人们会嘲笑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两章(这是主要的)它会变得很无聊。你知道音乐里什么是变调吗?这里也是一样。第一章看似是一堆八卦,但最后两章,这堆八卦却变成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书信集》第1卷,第365页)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出色地把音乐中从一个调到另一个调的变调规律转移到了文学版面上。这部中篇小说是根据艺术对位法组织的。第二章中堕落女孩内心的痛苦与第一章中折磨她的人所遭受的屈辱遥相呼应;但同时,因为女孩只能顺从,她心理上的痛苦与他自尊心受到伤害、极度愤怒的感觉是对立的。这是一个对位泪点。这是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调唱同一个主题。这也是揭示生命多样性和人情多层次的“多声”现象。”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位的,也就是矛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m·н。格林卡在他的“笔记”[59]中是这样说的。这是格罗斯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局结构的音乐本质的非常准确和微妙的观察。如果把格林卡关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位的论断,从乐理的语言翻译成诗学的语言,可以说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话,也就是对话式的对立。其实,就哲学美学而言,音乐中的对位关系只是广义的对话关系在音乐中的变体。格罗斯曼这样结束了我们引用的分析:“这是这位小说家发现的‘某种其他小说’创作规律的实现,这是一部直接写现实生活的悲伤而可怕的小说。按照作者的艺术观,这样的两个情节在布局结构上可能会有其他情节的补充,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往往会获得一定的多样性。然而,主题的双面表达原则仍然是一个主导原则。与这一原则相关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不止一次探讨的“双重人格”现象。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这种‘双重人格’不仅在思想和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布局和结构方面也是如此。”[60]这些是格罗斯曼所做的一些重要分析。我们对它们特别感兴趣,因为格罗斯曼与其他研究者不同,他可以从布局和结构的角度来考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作品。与其说格罗斯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意识形态复调感兴趣,不如说他对布局本身中对位法的应用感兴趣;这个规律把一部小说中包含的不同的中篇小说,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方面联系起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研究中,特别是在提出他的诗学问题的作品中,对他的复调小说的解读也是如此。谈到他的批评作品和文学史作品,大部分还是忽略了他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而是在他的内容中寻找这种特征。这个内容就是主题,思想,还有一些人物的形象,形象都是从小说里截取的,只根据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来评价。要知道,这样一来,内容本身必然会变得非常贫乏,因为内容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观察到的新发现。如果你不理解新的观察形式,你就不能正确理解你用这种形式在生活中第一次看到和发现了什么。如果能正确理解艺术形式,它就不应该是对已经发现的现成内容的包装,而应该是帮助人们第一次发现和看到具体的内容。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的欧洲和俄罗斯小说中被认为是完美整体的东西,即作者意识中独白的统一世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和组成部分。曾经被认为是全部现实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某一个方面。曾经连接整体的东西,也就是实际的情节,作者的风格和情调,在这里都成了从属因素。一种组织各种成分,构建整体的新艺术原则出现了,用隐喻的话来说,小说的对位旋律出现了。然而,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头脑中仍然充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英雄》的思想。作者的艺术意图在理论上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给人的印象是,凡是走进复调小说迷宫的人,都找不到路,只找到个体的声音而认不出整体,往往连整体的模糊轮廓都画不出来;至于不同声音组合的艺术原理,就更聋了。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的终极意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所有人都将其视为只是一种语言,一种声音,一种语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复调小说超越某一种语言、某一种声音、某一种语气的统一性并没有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