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蛙》主要讲什么?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中国农村60年的诞生历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中的矛盾和懦弱。莫言说“蛙”其实是一种图腾,作为繁衍的象征。在小说中,“青蛙”和“婴儿”有许多联系。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小说继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精湛的笔法和朴实的文字站在中国社会的一角。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1955年2月17,原名关,,山东高密人。香港公开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

延伸资料莫言的小说《蛙》讲述了一个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农村女医生和阿姨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来农村生育史的跌宕起伏,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急剧增长的人口,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复杂的历史进程。

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这个中心词的背后,隐藏着莫言对生命(繁衍)的由衷敬畏和崇拜。

《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东北部艰难的执行过程。万鑫有两个矛盾的身份:一个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过近万个婴儿,被称为“送孩子的女神”;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也就是俗称的“杀人犯”。

对于婉欣来说,要达到统一,所以她一生都活在无法回避的极端矛盾和痛苦中。读《蛙》的时候,读者总会觉得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二是莫言客观冷静地写出了他人灵魂中极度痛苦的残酷。

高密东北乡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区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全国有无数个东北乡镇,像万鑫这样的计生干部也不少。因此,莫言的写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都指向“生活”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甚至出版物的标题都在为生活歌唱。所有这些寓言化和象征化的管理手法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关爱生命、赞美生命和敬畏生命。

参考资料:

青蛙(莫言小说)-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