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于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

它由13篇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中央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展现了彻底反对中央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艺术上采用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扩展数据

《狂人日记》整部作品几乎就是一个狂人内心世界的自白。疯子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他会被逼着吃人或者被别人吃。疯子被关了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食物,拒绝接受治疗,还不停的劝说周围的人不要再吃人了。直到疯子终于发现,自己可能是无意中吃了姐姐的肉。

绝望中的疯子发出“没吃人的孩子,还是有?”拯救儿童...“喊。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旧行书的意象暗示,直指保守的传统文化。

《未来没有吃人的空间》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可能没有吃过姐姐的肉”,这是一个疯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结尾的“救救孩子”的呐喊,是一个疯子对建设新社会的实践探索。

在疯子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被食人文化污染。所以,要想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赶紧救。

《狂人日记》既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又表现了鲁迅“悲愤交加”的人道主义情怀和以文艺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整体精神。《狂人日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同时无情地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

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站在激进的“革命民主”的立场上,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乃至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愤慨。《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其深刻的思想是对中国近代启蒙的高度概括。

它在形式和思想上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流毒方面,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狂人日记》的启蒙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温暖希望。

百度百科-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