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陈琳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早在汉灵帝末年,陈琳因为才华横溢,所以担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在何进被杀之后,董卓篡夺了东汉王朝大权。对此,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作为袁绍的手下,陈琳在官渡之战中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当然,对于官渡之战来说,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是无法影响战局的。在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会斩杀曾经痛骂自己的陈琳。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不仅没有除掉陈琳,反而重用了这位文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陈琳的才华获得了曹操的认可,被曹操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在此之后,陈琳又被曹操升迁为丞相门下督。
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不计前嫌,是因为陈琳当时作为袁绍的手下,痛骂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也即大家各为其主,所以不能对陈琳太过苛责了。总的来说,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陈琳就病逝了。而这,无疑是曹操的一大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可以原谅甚至重用曾经痛骂自己的陈琳,为何没有放孔融一条生路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之所以执意要杀孔融,原因是二者立场的不同。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其实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还是不错的,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同立场。但是,在曹操击败袁绍、袁术等诸侯,也即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后,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的态度出现了变化。换而言之,曹操想要篡权夺位了。
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孔融和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一样,都是坚定维护东汉王朝的,也即和刘备等人一样,始终心怀汉室,希望匡扶汉室。因为这一立场的冲突,荀彧最终被曹操逼迫,所以自杀。并且,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
彼时,孔融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孔长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由此,相对于陈琳,孔融在东汉末年的文人、名士中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孔融偏偏又和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一样忠于汉室,这让曹操感受到了不小地的威胁。最终,对于曾经痛骂过自己的陈琳和孔融,曹操放过了前者,而处死了后者。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