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君的释义出处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沧海君,秦时东方濊国(秽国)君主之号。沧,也写作仓。濊国,又作秽国,是古代朝鲜半岛东部的一个国家。秽国建立的具体时间不详,《逸周书·王会篇》中已经出现用作族称的“秽人”,《管子·小匡》:“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貊”,说明春秋时期已将秽与貊连称,秽国的建立一定在春秋时期以前。参之貊人在西周末年即已自蒙古草原向东北迁徙,与秽人融合形成秽貊族系,则秽国的出现当不晚于西周初 。濊国的地理范围,西南至单单大岭(今朝鲜北大峰山脉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濊:“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自单单大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濊为民”,大体上说,《三国志》、《后汉书》中所载后世夫余、沃沮、高句丽等族的居住地都是古秽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一区域内的东夷人都被称为秽人。至迟在战国中期,秽国已经成为箕氏朝鲜的属国。《后汉书·东夷传》:“秽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与《后汉书·东夷传》中的“秽传”,在追述秽人的历史时都是从箕氏朝鲜立国说起,证明箕氏朝鲜强盛时,除后世夫余人的居住地以外的秽地都隶属于箕氏朝鲜。《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东夷薉(通濊、秽)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范晔《后汉书》则云:“元朔元年,濊君南闾等畔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史记·平准书》:“彭吴贾濊、朝鲜,置沧海郡”、《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可见汉武帝时设立的沧海郡或苍海郡即是原濊国的领地,司马迁修史记时濊国已被降为沧海郡,故直接以“仓海君”来称呼秦时的濊人君长。《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集解如淳曰:“秦郡县无仓海。或曰东夷君长。”○索隐姚察以武帝时东夷秽君降,为仓海郡,或因以名,盖得其近也。正义汉书武帝纪云“元年,东夷秽君南闾等降,为仓海郡,今貊秽国”,得之。太史公修史时已降为郡,自书之。括地志云:“秽貊在高丽南,新罗北,东至大海西。”朝鲜学者李瀷也称“张良之狙击,东见沧海君。说者谓沧海,卽秽国,以今江陵当之”,并认为三韩之称与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有关,正是这种民族上的亲近使张良不惜远赴朝鲜半岛寻找报复秦国的帮手,并相信当地一定有肯冒死刺秦之人。“六国之中,韩最近秦,故避秦之事,韩必先动。史云卽墨大夫说齐王建曰:‘三晋大夫不便秦,在阿、甄之间者百数’可以为证。良,韩人,欲报秦,必东走海外。见沧海君,其人必拚死袖椎,祈有一售,非素与心迹同者能然乎?不然,良何以逆知千万里外有此等人,而亟走疾取如囊物也。”“当时,我邦南北分域,以汉水为界?011。今黄海、平安两道为三朝鲜之地,汉水以外,始无统率,中国只称沧海。而韩之避秦者来据,故自号曰韩也” 。综合这些古代学者的说法,则可知所谓“仓海君”是司马迁根据当时沧海郡之名来称呼秦时濊国的国君,张良时期的濊国是箕氏朝鲜的一个属国,其地在汉武帝时先被降为沧海郡,在汉灭朝鲜后为临屯郡所领,大致在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和国与韩国分治的江原道地区。秦时不少中国人为避徭役和战乱逃亡到朝鲜半岛,其中就有不少韩国人,他们在朝鲜也自称韩人,并影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使部分当地人也以韩人自称。有一部分韩人迁到了濊国境内,他们怀有对秦的深仇大恨,故对同为韩人的张良要求刺秦的想法感同身受,张良于是决定去遥远的濊国寻找刺秦帮手。在拜谒了濊君以后,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和他回国一起谋刺秦始皇,而这位大力士很可能也是一位对秦怀有国恨家仇的韩国人,故愿意冒死刺杀秦始皇。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观点,颜师古《汉书》注:晋灼曰:'海神也。'如淳曰:'东夷君长也。'二说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良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唐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清袁枚《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不过这些说法都缺乏历史依据,对史实的了解不太全面,应属于自己的主观猜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