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有不良记录的人死后会被成千上万的人崇拜?

偶然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说:北京有一个叫赵的文物收藏家,每天背着一杆秤,在各个废品收购点闲逛。

赵先生眼光独到。他经常能从堆积如山的废品中找到有价值的古董、字画。有一次,一个保姆卖了很多废品,赵先生从中看出一本画册不是一件平凡的事。他从一个小贩那里买了这几页,发现是董其昌先生的画册!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古玩界引起轩然大波。董其昌的画有多珍贵?每一件都能在拍卖行卖出天价。董其昌的话题也因为幸运的赵先生而变得火热。

董其昌出生于明朝,是明朝最著名的画家之一。1555年,董其昌出生在松江的一个贫困家庭。虽然没有显赫的背景,但董其昌年轻时仍雄心勃勃,刻苦学习,很快就因才华出众而成名。

1589年,34岁的董其昌高中,秀才。从此走上仕途,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几度回乡,几度为官。1633年,已经是太子太保的董其昌最后一次辞职回乡,长期住在家里。崇祯九年安然去世。

松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古往今来,松江诞生了无数文学巨匠和画家。可以说董其昌是松江系画家中成名较晚的。但由于董其昌对技艺的不断钻研,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松江系的画师很少能比得上他。《画史·画要》曾这样评价:“董其昌有山川,有树有石,有流云,有豪情,却在飘逸之笔,在本朝为第一。”

董其昌十七岁开始涉猎书法,以颜真卿的多座佛塔为启蒙,用心临摹。后来,董其昌改变了风格,开始学习余士南的书法,外出求学,四处游历,寻访古迹,接触到许多名家名作。董其昌书法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吸收百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艺术眼光加以融合,最后自成一派。

虽然董其昌的文字看似是百家争鸣的杰作,但细读之下会发现,它们与所有的百家争鸣大相径庭,具有董其昌独特的个人风格。如果用一句成语来评价董其昌的话,那就是“闲雅”。董其昌的作品非常自然,不拘一格。有人说:董其昌的书法融合了李北海的“字骨”和南宫的“字体”,既将李北海书的恢弘化为轻抑,又将繁复的南宫风化为简约。

俊朗、挺拔、飘逸,这是董其昌书法的最好写照。董其昌的水墨“浓妆总相宜”,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无论用多少墨。《乐府》、《古诗十九首》和《柳公权兰亭集序》是董其昌最杰出的三部作品。

清代康、甘京师对董其昌的书法非常青睐。康熙曾在《后记董其昌墨迹》中吹嘘:“华亭董其昌书法大异。它的典雅圆润在墨室中大行其道,是许多文人所不及的。每一次不经意间,你都会独树一帜,如魏云蜿蜒,微风吹过,特别自然。”如果说董其昌的书法是一绝,那么他的画可以称之为二绝。

董其昌的画风融合了董源、、黄、倪瓒的优点,也包含了宋元画家的笔法。董其昌的画不写实,但讲究意味。每一笔都很平淡的勾勒出一个美好的意境,而且他在上色上很有层次感。

董其昌的画“别出心裁”,他的“字写得不好”有一种天然的味道。董其昌的《稼轩图》、《兰容川彩图》、《关山雪》、《周金堂图》是他的代表作。董其昌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甚至流传海外,在国外书画界引起轩然大波。哪里能看出一个学者的基本功?一本书一幅画就够了。

可惜的是,书画俱佳的董其昌,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却相差甚远,甚至到了自卑的程度。他对人事极其精明,事业上三进三退。“陈力在名单上,但不行就停。”35岁走上仕途,80岁退休,同样为官45年,共计18,归田27年。

这样不仅在官方阶层中塑造了一个谦逊超越的形象,也登上了世俗权力的巅峰。据说董其昌几次辞职回乡时,杀了家乡的人,在村里嚣张跋扈。

松江文人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件事:

董其昌曾经企图把胡仙的孙女收为妾,后来又玷污了胡仙的妹妹。董其昌为了扩大董的祖籍,强行让邻居搬迁,抢占地盘。相传董其昌沉迷于补药艺术,为补药多次奸污幼女。董家虽有良田,但每年交的税不超过三分。

1614年底,闲在家里的董其昌看中了的侍女鲁英,想收她为妾。第二天,董其昌的次子董祖昌带着两百多名仆人,半夜点起火把,闯进陆家,要把鲁英带回董家。此事发生后,迅速传遍松江。

由于刘天生一张黑脸,董其昌绰号“思白”,有学者在《黑白传》、《五灵八灵》等小说中写下这个故事,讽刺董其昌的人。这些小说出来后,很受欢迎,甚至有些说书人把它们写成段子,在松江一带四处说唱。

1615年,说书人钱二在松江街头摆摊讲故事,讲述了董其昌强夺一介布衣的故事。华亭的朋友范婷芝路过这条街,兴致勃勃地听了几段。董家恶仆路过,见范廷芝在津津有味地听书,便向董其昌报告了此事。

董其昌父子认为范廷之是写黑白传的罪魁祸首,立即带着一帮仆人去抓人,把说书的钱二和听书的范廷之都打了一顿。而且范婷芝被董其昌逼着下跪认错。范廷芝恼羞成怒,暴毙街头。

范廷之惨死后,其母冯携家人来到董家门口,试图向董其昌讨个说法,痛斥董其昌漠视人命。但董其昌父子不仅拒不认罪,还无理开脱,甚至派恶仆等人到庙里抓范家。

后来董其昌把范家人绑在椅子上,弄乱他们的发髻,脱鞋,各种侮辱,然后恶人先告状,来到衙门说范家人破门而入。甚至,为了置范家于死地,董其昌花了不少钱打通关节。

董家的恶行很快招来了当地百姓的谴责,冯家全家都写了“冤”;五位学者联名写了一份“檄文”,将董其昌的罪行一一列举。松江因董其昌犯下的滔天罪行而闻名。

街上的孩子唱着“要想强,先杀了董其昌”之类的顺口溜,刊物把这对父子说成是“董其昌,畜生”,“董祖昌,小人”。久而久之,不仅董其昌的恶行传遍了松江,董其昌的“好名声”也传遍了惠州、湖广、四川、陕西。

每年的3月15日是官员烧香的日子,普通百姓借此机会聚集在明伦堂周围。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情景是“百姓拥挤街头,不下百万人,却又互相迁怒”。数百万人来到这里,或哭或骂,他们都在陈述董其昌的罪行。

此外,许多学者来到政府为当地官员报仇。政府为了平息民愤,先把董家的仆人抓起来,打了二十五板,敷衍了事。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罪魁祸首不可能是这些“狗”。愤怒的人们非常不满。他们不但没有被安抚,反而越来越凶。

董其昌和他的儿子看到他时非常害怕。他们叫了两百个仆人围在东固,老百姓围着他们来到东府,在大门口拉起了旗帜。董家恶仆从屋顶上泼粪等污物驱散百姓,百姓则找梯子爬上墙头拆砖瓦,与董家恶仆对峙,连董家大门也拆了。

后来老百姓见董轼父子得不到帮助,就打算放火烧董家大宅。不幸的是,雨下得很大,但最终,他们没能这样做。此后,老百姓继续来到董家讨论争论。附近的青浦、金山等地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前来助威,民众的声势越来越浩大。

晚上,两个孩子爬上董家的大宅,点燃事先浸过油的两卷凉席,扔进董家。忽东府火起,冲天而起:“画梁、竹柱、亭台、密室百余间,尽毁尽烧。”陈在江边的住宅最先被拆除,但也很精致。“董其昌写的匾额都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了。

第二天,董的府邸只剩下一堵破墙。普通人不放过仅存的废墟,纷纷在这面墙上写下董其昌的罪行。董府被夷为平地后,董家只好逃到附近的刘庄。后来他们又接连搬了几次家,公众的愤怒才渐渐平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即从一个人的墨迹可以看出他的本性。这句话在大部分人身上都应验了,很多文人在文学和人品上是平等的。但凡事总有特例。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性格迥异、文风各异的腐人。他们文采出众,却在做着猪狗不如的恶事。董其昌就是其中之一。

对待董其昌这样的人,既要肯定他对文艺的贡献,也要对他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他的劣迹。毕竟做人要有才才是根本。有余力就去学文学。

董其昌墓位于苏州胥口镇渔洋山,碑上刻有简介:墓在胥口镇李雨阳,有两处。一个是在杨家场,墓已毁,墓地是桑园;另外在渔洋山码头,规定比较大,有龟、狮、马、翁仲、碑等石构件。坟墓很小很简单,一堆石头和几丛腐烂的草。碑文写道:“冬不立墓于吴中,吴音佩后学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