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小说的寓意是什么?
变形记写于1912,发表于1915。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标有一、二、三。这篇课文摘录了原小说的一半。
第一部分,我写了Gregor发现自己是个“巨大的甲虫”,惊慌失措,情绪低落。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
第二部,Gregor变了,养成了甲虫生活的习惯,但保留了人类的意识。他失业了,还在关心如何还清父亲的债务,送妹妹去音乐学院。然而,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人的负担。父亲、母亲和姐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里人不得不打工挣钱,无法承受Gregor的负担。我姐姐最终提出要把我哥哥带走。格里格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满怀深情地思念着家人。""然后他的头垂到了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他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了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
情节的发展是由两条线索展开的:
格雷戈里:变成一只甲虫——变成一个负担——绝望而死。
家属:恐慌,同情——渐渐讨厌——“把他弄走”
Grigor自始至终关心家人,思念亲人,但亲人最终抛弃了他,对他的死无动于衷,决定去郊游。
作者描写了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异化,造成家庭纽带的薄弱和人性的扭曲。《变形记》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夫卡文学作品的主题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变形记》的主题是想说明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会陷入绝境。也有人认为格雷果变成了甲虫,不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回去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是合理的,生活的规律是无情的。
三个人物和心理描写
主人公格雷戈是个无名小卒。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让格雷戈尔喘不过气来。为了还清父亲的债务,改善家庭生活,他努力工作。在公司里,他对老板很生气,期望还清父亲的债务后辞职。可以说是父母的孝子,姐姐的好哥哥,公司的好员工。变成甲虫,他的健康越来越差。他也担心还不清父亲的债,还依恋着家人。甚至为了取悦他的父亲,他挣扎着爬回他的卧室。这样一个善良、正直、有担当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了。格里格的悲剧是悲伤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这部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格雷果这个人物。格里格成为甲虫后的过往生活、思想感情、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出了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悲伤悲惨的内心世界。虽然格里格已经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一直保持着人类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恐慌和沮丧,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和自责,被亲戚拒绝后的绝望和痛苦,都表现出一个善良、诚实、有责任心的小男人对理解和接纳的渴望。只是这种欲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取代,弥漫在人物头脑中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和悲伤。应该说《变形记》的主线是格雷戈里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过程,主角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回忆和联想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并不时因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和幻觉。在他的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颠倒、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格里格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这样的。
1?格里格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他既恐慌又沮丧。他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累人的工作”,努力工作偿还父亲的债务。他显然想起床赶公交车去上班。父亲给他找了一只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了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不忘服从父亲。
2?对家庭经济状况的焦虑,自责。
格里格失业在家,过着甲虫般的生活,只能四处爬行。但他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感到焦虑,想为妹妹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想到父亲老了,母亲病了,妹妹才17岁。一听说家里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他就“又羞又伤心”。他“因悔恨和悲伤而沮丧”,“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都开始围绕着他旋转,于是他摔倒在大桌子中间”。
3?受重伤后被亲人嫌弃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个苹果击中了他的后背,他受了重伤。格里格最终被姐姐拒绝了。我姐姐一直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雷戈里深情地回忆起他的家人。他认为他必须离开这里,他的意见可能比他姐姐的更强烈。“格雷戈里异常平静,他在绝望和平静中死去。面对变形、亲人的排斥和死亡,格里格惊恐、痛苦、绝望,最终安详离世。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一个清醒而坚强的人。
格里格的人格形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表现出诚实、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格;另一种是争取自由,还清父亲的债务追求幸运,自由,独立,最后追求另一种超脱——在无奈与平静中死亡。
Gregor和他的家人应该互爱互助。然而,亲戚们认为格雷戈无法再养家糊口,把他视为负担,最终抛弃了他。格雷戈里去世时,他的亲属没有悲伤,而是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压力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丧失,甚至走向反面。人无法接受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无法容纳人。格里格变成了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人性、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出两种异化:格里格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发生了变化,从挣钱还债,争取独立自由到对甲虫的生活沾沾自喜;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疏远了,亲情变成了仇恨,善良变成了冷酷。小说通过表现人的异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荒诞、变形和现实主义四种艺术手法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谬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变形前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的现实心理状态,让人感觉他一直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用象征的手段构建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子的逻辑结构本身是不真实的,只是用来包含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命的真实模仿。作者并不是要求人们接受人已成为虫的客观事实,而是观察和理解他们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的心理-情感感受,寻求荒诞的本质。因此,人类向甲虫的转化是人类精神世界扭曲和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和绝望情绪的反映。
格里格一夜之间从人变成了大甲虫,情节荒诞。剧情的发展和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不经。甚至一些艺术细节也很荒谬:一个苹果打在Gregor的指甲上,陷进去,在甲虫背上烂了一个多月。
日常生活中,家庭冷漠,亲情,矛盾,人性无法展现。养家糊口的格里格突然变成了甲虫,失业了,成了负担。这个剧情激化了矛盾冲突,个性和人性立刻展露无遗。文艺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发明荒诞的情节,以促进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暴怒、姐姐的拒绝,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亲情的面纱,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己,上帝为人人”的社会本质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为什么荒诞畸形的情节在读者的体验和联想中会觉得真实可信?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方法。写甲虫的行动符合甲虫的习性;写甲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雷戈里的言行逻辑;写亲戚的变化也符合社会生活。这种荒诞畸形的意境与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使作品震撼人心,令人信服。
另外,《变形记》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基调。在他的作品中,卡夫卡的叙事基调是平静的,几乎是冷漠的。人变成甲虫原本是一个悲伤而震撼的故事,但作者却用平静的语气写出来,没有情绪,没有讨论,给人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让人更加警醒:当可怕变成了平庸,平庸变成了更可怕的事实。这启发读者思考人类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