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仙的独创“丽调”

徐丽仙出生在贫苦家庭,自幼失学,她所参加的艺术班子又为封建把头所控制。文化上的贫乏给徐丽仙的艺术道路带来了较常人更多的困难。但徐丽仙凭借她对艺术的特殊敏感,竟然在书坛生涯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以“丽调”来说,在弹词开篇《宝玉夜探》中的那句“轻敲铜环叮当响”的唱腔,叙述宝玉在夜静更深之际,探望黛玉轻敲潇湘馆门环的情形,因宝黛之间情意绵绵,所以唱腔柔和婉转。缠绵悱恻。但当徐丽仙把同样的唱腔用到书戏《众星拱月》中的“光荣妈妈真可敬”这句唱词中时,如果仍然唱得缠绵悱恻,那就表现不出送子参军的老妈妈的爱国豪情,徐丽仙经过反复琢磨,改为加强力度和加快速度的唱法,俾使听众深受感染。也赋予了该唱腔新的生命力。待用到中篇评弹《罗汉钱》中“我与保安哥哥情义好”这句唱词时,则增加了起伏变化,使这句唱词充分表达了小飞蛾含蓄深沉的感情。就在这同一唱腔的三次运用过程中,徐丽仙反复体会书中人物感情,反复琢磨唱法,做到“一曲多唱”,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化腐朽为神奇”是徐丽仙勤于思考、勤于发挥的结晶。戏曲演员一般不用膈腮音,因膈腮音发出来有扁和浅的弱点,不好听,向被演员称为“败音”或“忌音”。但徐丽仙却敢于将它进行改造,适当利用,收到了出人意外的效果。在唱到开篇《新木兰辞》中“代父从军意气扬”的“扬”字时,就用上了膈腮音,使花木兰的豪迈奔放性格表现得更为充分。

“丽调”的旋律,既有传统评弹流派曲调的韵味,如上面提到的那句“轻敲铜环叮当响”的唱腔,就脱胎于蒋(月泉)调,又向徐(云志)调吸收了营养。是蒋、徐两调旋律的融合型唱腔。“丽调”也有向其他戏曲(如锡剧、苏滩、沪剧和越剧等江南地方戏)和曲艺(如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山东快书等),甚至歌曲音乐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正因为这样,她的唱腔就更显得丰富多变,这从开篇《黛玉焚稿》、《红叶题诗》、《饮马乌江河》和《社员都是向阳花》中,都可以得到佐证。在唱腔中,徐丽仙还把原先评弹曲调中运用得很少且处于从属地位的“4”和“7”两个音,提升到重要地位,并和传统的曲调风格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丽调的一大特色。当我们听她唱开篇《黛玉葬花》和《丰收之后·卖余粮》时,那种与其他流派唱腔迥然不同的感觉,就是由此而生的。

丽调的曲式结构严密,做到定腔定谱,是徐丽仙对评弹唱腔的一大贡献。即使是唱腔间的过门,她也严格要求,这在“梨花落、杏花开”的唱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她在“杏花开”和“桃花谢”唱词之间,用了一个创新的短过门,自然地衔接了上下两句,而“奴是梦绕长安千百遍”一句后的间奏过门,则起到了衬托唱腔和便利于演唱者换气的作用。在演唱“推窗只把郎君望”的“望”字时,伴奏却用上了似断非断的简化过门,伴随了下句唱词的缓缓吐出,既连贯了上下句,又充分表达了女主角当时的情感,不能不使人叫绝。

丽调的伴奏,常常是别出心裁,点石成金的。如开篇《六十年代第一春》中加进了板的敲打,既增强了节奏感,又活跃了气氛;开篇《新木兰辞》中则用了银铃伴奏,渲染了木兰荣归后合家欢乐的景象,都是具有突破性的创举。

即使是身患重症后,徐丽仙对艺术的道路仍是一如既往。在她后期作品中,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更为感人。这一时期创作的开篇《望金门》和《青年朋友休烦恼》、《二泉印月》,无论从运腔或伴奏乐器的运用上,都充分显示了她在跟上新的时代方面有新的设计和大胆实践的勇气。在对西洋乐器的使用上,徐丽仙既慎重又大胆,是她首倡把电声乐器、电吉他和电子琴加进伴奏中,并和乐器制作者设计创造了可两面弹奏的改良三弦,为男女档演员携带乐器带来方便。这些都是徐丽仙运用生命中的余热而迸发出的灿烂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