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海峡海战
战列舰俾斯麦号是二战前德国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总理俾斯麦的名字命名。该船1936年7月建造,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投入使用。它是当时最大的战舰之一。
奥托·冯·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 —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首相”。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统一德国上下(不包括奥地利)的代表人物,战列舰俾斯麦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的主力水面战舰之一,是第一号俾斯麦级战列舰,也是德国在二战中建造的最强大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的战绩是在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击中了英国海军的精神象征,建成后的第一次海战中1941,一战中服役至今的胡德弹药库导致其殉难沉没。
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派出大量军舰拦截俾斯麦。三天后,1941被以战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和罗德尼号为首的60多艘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和数架飞机,以及5月27日的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围攻。由于抗损伤能力差,
经过英国军舰数小时的炮击,俾斯麦号带着德国海军的希望号沉入大西洋海底。
“俾斯麦”号全长241.5m,宽36m,装备8门380mm主炮和12门105mm副炮,满载排水量5.03万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大战舰,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和美国的“衣阿华”级。但是,当一个海军弱国面对一个海军强国时,最有效的作战方法就是以神出鬼没的方式攻击对方的海上交通线。想要有一个正直的对抗,无异于自我毁灭。而俾斯麦的命运也注定了:即使战斗力再强,也只能充当海盗船!
1941 5月18日,由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组成的德国舰队悄然驶出威廉港,开始执行代号为“莱茵演习”的作战任务。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英国人进入大西洋,轰炸所有向英国运送物资的船只。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德国舰队选择了绕道行驶,沿着挪威海岸线行驶,然后穿过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但德国舰队的动向被强大的英国情报网察觉,于是英国出动了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HMS Hood)战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在丹麦海峡拦截德国舰队。
其中,胡德作为皇家海军的骄傲,曾经环球航行,此时胡德是皇家海军最有战斗力的舰艇,1941。5月23日,英德已经感知到对方的存在,中午,德国舰队全面拉响了战斗警报。这时,神经质的德国人甚至在下午6点左右把冰山误认为英国军舰。随后英国“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出现,与德军零星交火,骚扰德军一整天。
5月24日凌晨五点左右,德国和英国的两艘主力舰互相拦截。此时德国占据了最有利的T型阵型。此外,英国误将“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认定为“俾斯麦”号,双方发生激烈交火。
英国之前的几轮齐射都没有打中德舰,直到威尔士亲王号第六次开火,才用14英寸的炮弹击中俾斯麦号。但是,德军的反击极其无情!
德舰在第二次齐射中击中了发动机罩,随后俾斯麦在第五轮火力中发射了一枚直接穿过发动机罩甲板的380毫米炮弹,炮弹在弹药库爆炸。结果胡德号战斗巡洋舰瞬间断成两截,几分钟后沉入海底,只有三名水兵生还!威尔士亲王立即逃走了。胡德被秒杀后,丘吉尔大怒,调动了皇家海军近半的船只围歼俾斯麦号,这也为俾斯麦号的最终沉没埋下了伏笔。
该船早在1932年就设计好了。原计划在英德海军协议限制范围内建造35000吨级战斗舰。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认为35000吨的战舰无法满足德国的需求,于是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的战列舰。
法国新一代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建造开始时,为了与法国海军抗衡,德国决定建造一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当时代号为“F”。1936年7月1日,F战斗舰在汉堡的Blom Voss造船厂安放龙骨,该造船厂后来被命名为俾斯麦号。然后2月1939上线,8月24日1940正式完成。第一任上尉是奥托·恩斯特·林德曼上校。
俾斯麦号服役时,标准排水量为465,438+0,700吨,超过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万吨。至于满载排水量,“俾斯麦”号和它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都达到了50900吨。
与其他战列舰相比,“俾斯麦”号由于基尔运河的水深有限而相对宽阔,这使其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中稳定航行,其较大的载油量也使其能够在太平洋上参与类似的远程作战。
主炮是8门47倍口径的SK/C-34炮,最大射速很高。仰角最小射速3发/分,仰角最大射速2.3发/分,达到同期战列舰最高水平(包括法国战列舰任意角度装填)。
一战后建造的战舰主炮属于中游,弱于大和、爱荷华、维内托特,大致相当于黎塞留、南达科他、纳尔逊,但强于乔治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