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小说《活着》中多次提到的“牛”有什么具体的象征吗?
余华在刻画人物时,并不掩饰他们的缺陷,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余华的《活着》以第一人称叙述,自然增加了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仿佛作者把现实中的人和事搬到稿纸上,放进文学作品里,使小说中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映射如此强烈。
经历了苦难生活的傅贵与小说中的牛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在走向死亡,其次,他们都在为生活而痛苦和饱经风霜,最后,他们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再比如贾珍。得知自己得了佝偻病,她还是忍着病去上班了。尤清死后,她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尤其是面对春生的时候,她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煎熬,都在她的文字中得到了体现。
贾珍也在承受着生活的艰辛,面临着亲人去世的痛苦,但她还得坚持和忍受,才能活下去。这篇文章中的老牛象征着人物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在沉重的生活中努力,就像牛负重爬山一样,默默坚持,永不放弃。这也是作者余华继承的一种崇高而博大的精神品质,同时又反过来把这种不屈不挠的性格赋予了人物。
“傅贵、贾珍、有情、夏风、希尔”这些名字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美好生活的希望。然而,除了傅贵,其他人都悲惨地死去了。活着充满讽刺的同时,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和库根生活在一起后,傅贵养了两只鸡,他经常把父亲说过的话告诉库根:“这两只鸡养成了鹅,鹅养成了羊,羊养成了牛。”"当我们有足够的钱时,我们将买牛."“如果今天摘不完棉花,我们就买不到牛了。”库根常常盼望着买牛的那一天。他经常问傅贵什么时候买牛。当傅贵给他买糖果时,库根说:“就买一个。我们得买奶牛。”买牛成了苦根和富根的同一个目标。
“鸡”“羊”“牛”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有小有大,有弱有强,有少有多,有矮有高。在这里,“牛”主要象征大家庭,经济实力雄厚,财富丰厚,社会地位高。他父亲在世时所说的话最终成为傅贵活下去的希望。在买牛这个小理想的支撑下,他没有选择自杀或者放弃,而是更加坦然的面对生活,实现了自己的买牛愿望。“牛”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证明了他理想的实现。余华通过这一点告诉读者:有期望和信念的人生是不知疲倦的,有目标和追求的人生是幸福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美,劳动是美的本源[14]。“牛”作为农耕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生产工具,用于耕田、载货、拉车,非常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活着》中的牛也具有这些普遍特征和象征意义。
《活着》中刻画的老牛和傅贵相依为命,勤劳苦干。这里的牛是底层农民的映射,它们与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息息相关。傅贵买了奶牛,因为他认为它们可以耕地和做伴。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它都与傅贵的生活有关。
中国不断变化的历史为这部小说提供了背景。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的人大多是劳动人民,傅贵只是千千数万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傅贵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所以他的一生就像一只手掌;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傅贵的生活像地球一样广阔。“活”中的“牛”象征着有负担、勤劳、勤奋、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它不仅象征着富裕而悲惨的生活,也象征着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