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圣者、万岁、我、孤家、我、宫、丧家等古代称谓的由来与区别。
2.起源
在汉代,人们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也称皇太子和王子为“殿下”。三国时,皇太后、皇后也叫“殿下”。
陛下的位置是指皇宫的台阶。“陛下”原本是指站在台阶脚下的服务员。朝臣对天子说话,不能直接叫天子,必须先叫台下的侍者,告诉他。后来“陛下”就成了当面和皇帝打交道的尊称。
封建时代对在位皇帝的尊称。
“万岁”二字到底是什么时候属于皇帝的?历史学家之间没有共识。一种观点是汉高祖刘邦来朝时,“万岁殿众臣”。一种观点认为,属于皇帝的“万岁”始于汉武帝时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皇帝之外也用“万岁”。
按汉朝礼仪规定,皇太子万岁。当时还有一个皇族叫“万岁爷”,汉和帝的弟弟叫“万岁刘”。从汉朝到唐朝,对官员说“万岁”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宋朝,被称为“万岁”的人和官员绝对不能染指。
北宋将军曹利用的儿子曹讷,有一次喝醉了酒,“冲动万岁”,被人痛斥,死于杖下。可见,到了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叫万岁。
寡居: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居,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较弱的王子称自己为“孤儿”。
战国七雄虽然狂妄地自称为王,但仍然自称“唯我独尊”,而不是周天子所供奉的“赐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和刘邦分封的诸王(如韩信、齐王)都自称丧偶,其中不乏汉室诸侯之后自称丧偶的。
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人被称为“南孤”。此时,“孤独”更受欢迎。曹操在称王维、孙权为皇帝的同时,仍然称自己为“孤”,而不是“我”。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常自称寡,而尔朱荣、高欢等枭雄则自称孤。
自唐代以来,很少有人自称丧偶。例如,唐朝的王侯和军阀、王、田悦和李娜共同对抗朝廷,并各自自称为王。盟主自称孤寡,王等人自称寡居。当唐顺宗还是王子时,他自称为寡妇。五代时郭威称帝前自称寡妇。
秦朝以前的皇帝都自称孤家寡人。我开始叫自己秦始皇。因为皇宫里有很多宫殿,只要一座宫殿的主人都可以自称“皇宫”。所以这个宫女可以认为是古代宫女中有地位的自称女子。
“丧家”这个词只用于失去丈夫的皇后,只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历史现实中的皇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称自己为顾家丧。“丧家”一词是现代人杜撰的词,出现在帝王将相的影视作品中,古代主要是皇后或皇太后在丈夫去世后使用。“哀家”一词主要由“哀子”一词演变而来。
“礼记。《杂注》:祭称孝子孙,丧称丧子孙。在古代,失去父母的人称自己为丧子。后来,那些在父亲还在的时候失去父母的人称自己为丧子。历史上,无论皇族还是农民家庭,失去丈夫的女人都不称自己为丧族,而多是卑微的沦为奴隶或泼妇。
3.差异
几个称谓有很多区别,首先是起源不同,然后是地位和意义不同。
除了这些头衔,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天子、国君、国君、君王、主子、领主。
扩展数据
秦始皇按照三皇五帝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称自己为“我”,别人则直接当面称他为“皇帝”、“圣者”、“万岁”,私下称他为“圣人”、“官员”、“至尊”。
很多读者都很熟悉“陛下”、“殿下”、“阁下”这些称呼。这些都是敬语,但既然是敬语,为什么又叫“夏”呢?人们尊敬“商”。“皇帝”是怎么变成“陛下”的?
原来,从这些敬语的本义来看,“陛下”并不是称呼皇帝本人,“殿下”和“阁下”都不是称呼对方本人。“陛下”中的“追”字,其实指的是皇宫的台阶。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臣子带着武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
所以下面是皇帝最亲近的大臣。蔡邕进一步解释说:“叫陛下的,叫大臣的,叫天子的,不敢批评天子,所以叫陛下的告诉你,因为他们谦和恭敬。”
皇帝至高无上,朝臣不敢直接和他说话,只好请皇帝的亲信大臣告诉他。所以叫“陛下”的不是皇帝,而是站在陛下立场上的人来告诉他。话又说回来,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臣子也不是绝对不允许直接和皇帝说话,但礼节不能省略。所以,对皇帝说话之前先叫“陛下”是表示尊敬。
“陛下”的问题解决了,“殿下”和“阁下”也就解决了。这些敬语其实意思是一样的,表示不敢直接和对方说话,要请人代为转达,以示对对方的尊重。“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君王的尊称,但与历代略有不同。“阁下”是对普通人的尊称,也用于外交场合。
另外,“足下”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称呼,但与“陛下”、“殿下”、“阁下”并不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