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摆渡人:原来你在这里。

看一本喜欢的小说,就像深爱着对方,半个小时都分不开。即使分开了,脑海里也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摆渡人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英国女作家,中学教师。我写这本书是出于对“死后会发生什么”和希腊神话中冥府摆渡人的故事的好奇。对我来说,更吸引我的是我对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想象!

这个世界上的人总是害怕谈论死亡,但内心却充满了好奇。小说首先呈现的是女主角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车祸身亡,然后她的灵魂出窍遇到了她的摆渡人,走过荒原,到达了另一个世界...其实,无论是《聊斋志异》中的西游记,还是电影《人鬼情未了》、《宛如天堂》等,我们对人死后的灵与肉分离都并不陌生。现实中,我也深信,人的肉体可以衰老,可以失去,但精神确实会是另一种永恒的存在。小时候在村里目睹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老人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悲伤过度哭了,然后突然来了精神,模仿死去老人的声音和行为。人们说她被老人的灵魂附身了...所以她一直很好奇小说里灵魂的体验。就是这样的背景设定,引起了无尽的兴趣。

其次,关于人,少女迪伦和摆渡人特里斯坦。在进入来世之前,迪伦更多的是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没有勇气正视自己需求的普通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不敢反抗。我唯一的好朋友也转学了。我和单亲妈妈的关系不冷不热,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以说,对生命麻木的人,即使在得知自己死了之后,依然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特里斯坦作为一个摆渡人,在这片充满邪灵的荒原中,用了很多年守护了无数的灵魂。更多时候,他冷漠只是为了树立一个完成任务的特使形象。

迪伦和特里斯坦在度过废土的过程中历经种种磨难后,她的情感窦悄然打开,再也无法理所当然的把特里斯坦的监护权据为己有,特里斯坦也在经历内心的挣扎。迪伦这样的女孩的内心,仿佛是一把打开自我心灵之门的钥匙,让她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努力改变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能量让她整个人都好像被吊起来了,尽管她已经度过了荒原,但没有特里斯坦的陪伴对迪伦来说毫无意义。所以我还是独自回到荒野去找摆渡人特里斯坦...我深深地为她捏了一把汗,但也惊叹于这种追求自我的勇气和行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心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会去争取他们真正的需求!更可悲的是,为了过分迎合周围,我们甚至已经到了分不清哪个才是自己真正内心需求的地步!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戴套的人”,一种感觉,累!反而是那些真正放下,做自己的人,活得越来越潇洒!

我也被迪伦和特里斯坦矢志不渝的爱所感动。当迪伦意识到特里斯坦不是和自己一起来到废土背后的世界时,他想尽办法回到废土。没有了摆渡人的保护,迪伦勇敢机智地应对着身边的恶灵,终于在瞬间认出了神灯——特里斯坦!为了和特里斯坦在一起,他们打算回到现实世界。虽然是前无古人,也没有以往经验的指导,但是这种宁死也不分离的状态真的很让人佩服!不管真假,但在内心深处,我对这种行为是期待和敬佩的!上帝常常眷顾这些虔诚的人,所以他最终回到了火车事故现场,成功回到现实世界,在那一刻相遇。

“原来你在这里!”我击中了整个泪滴点...

让我想起张爱玲小说《爱》里的最后一句话: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于时间的无垠荒野之中,遇见你遇见的那个人。别的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们就是赶上了,不早也不晚。只轻轻问:

“哦,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小说里的这句话“你也在这里吗?”凝聚了多少错误和遗憾,最后只能用这样淡淡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但迪伦和特里斯坦的那句“原来你在这里”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无尽的激动和泪水,是对历经磨难后的释然和相互信任与爱的绝望回报!

整部小说充满了正能量,连眼泪都充满了喜悦和感动。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整个功能被激活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