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是哪一部?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还有黑鹰、何进。从65438年到1928年,刘呐鸥通过创办半月刊《无轨列车》开始引进日本新感觉派文学。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出版阵地,新感觉派小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体裁。随着施蛰存辞去《现代》主编,新感觉派逐渐瓦解。
所谓新感觉,是指将主观感觉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从而将主观感觉客观化,形成所谓的“新现实”。为了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作品往往采用新颖的风格、丰富多彩的文字、象征和通感。刘呐鸥等人大量引进了这一文学体裁的小说,并在创作中加以模拟。
从创作内容来看,新感觉派小说主要是把中国的新兴大都市上海描绘成一个十里洋场。他们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上海,用奇特的现代形态表达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城市和人的魅力,渲染城市复杂的景观色彩,呈现城市生活的喧嚣,刻画都市人内心欲望的起伏。
从创作技巧上看,新感觉派引入了现代主义手法,在结构、语言、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技巧高于内容的实验性质。
首先,为了表达“主观感觉客观化”的“新感觉”,他们往往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手法,将主观感觉投射到客体上。在新感觉派作家看来,现实不是外在的,也不完全是内在的,而是感觉和身体知觉的混合。
其次,受意识流和电影文学的影响,他们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清晰性和连贯性,代之以“不确定性”,小说的时间、地点和身份都是不确定的。他们把人物的动作和对话都大大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回忆、联想、闪现、梦境和潜意识。读者必须运用想象力来虚构情节。
为了表现都市生活的忙碌节奏,加快叙事节奏,大量采用电报式的语句、跳跃式的对话,甚至拟声词、拟态的方法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总之,新感觉派小说吸收了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立体的、动态的、外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创造了独特的“心理小说通俗语言和特殊修辞,用色彩符号、动态结构、交错时空、充满速度和曲折来表现上海的繁华和喧嚣”,这使它们与第一代海派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