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埃米尔2000字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提出了按年龄教育不同年龄儿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册中,重点讲述了如何对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体育教育,让孩子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还处于睡眠状态,缺乏思维能力,所以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12岁到15岁的青少年通过感官感受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讨论他们的智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15岁至20岁的年轻人开始步入社会,所以他主要讨论他们的道德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青年男女》主要是因为自然发展的需要而讨论女性的教育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教育。卢梭根据时代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资产阶级革命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强大,封建社会即将崩溃,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我是国家?这句傲慢的名言反映了这种专制的情况。封建贵族和僧侣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阶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第三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能为力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拥有大量土地,控制财政税收大权,对第三阶级,特别是工农劳动群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能为力的局面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为第三层次的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是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通过教育他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来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部著作。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像他们所有的先驱一样,无法超越他们自己的时代赋予他们的限制。?卢梭也是这样。他的教育思想虽然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作用,但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并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所以他不明白自从人类划分阶级以来,教育就一直是以阶级为中心的,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被许多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他们主张资产阶级教育为?超一流?、?超级政治?东西,供帝国主义欺骗劳动人民。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自然哲学为基础的。根据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享有这一天赋予的权利。人类进入文明状态后,人与人之间才出现不平等、特权和奴役,从而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让孩子适应自然的发展过程?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新人?。在《爱弥儿》中,卢梭致力于培养这种?新人?理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遵从永恒的自然规律,让人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所以他认为这种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亲身体验中,通过感官感受,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他提倡使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反对抽象的书本学习。在学校依附于教会,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宗教信仰束缚的情况下,卢梭对自然教育的渴望是什么?个性解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他提倡的直观教学法,虽然很简单,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卢梭是唯心主义者?自然神论者?他从孩子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主张什么?儿童中心论?他片面强调让孩子从个人活动中获取知识,他鄙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与自由、平等与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依靠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被有权有势的人奴役,自由地享受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卢梭认为,只有通过这些教育,才能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宗教偏见的扼杀,才能尽快养成控制自己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到了成年,他会善于选择好的制度,经营一小块土地或者没有奴隶的作坊,寻求自己的幸福。卢梭的教育思想无疑是对当时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的有力批判,对激励第三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具有相当大的鼓舞力量。
读完《爱弥儿》这部巨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孩子思想感情的培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自然之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了解和掌握一些最新的科技知识,关心当代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把当代和未来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初步接触、体验和掌握。
学校科技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育人出发,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重的思想格局。充分了解科技教育?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推动作用。有效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过了一个半月,我读得很慢,所以两卷都没读完。但我也在我读过的一些章节中窥见了这位伟大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深刻见解。无论是在一些教育理念、原则上,还是做人的道理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蒙感觉。它是关于教育的,是关于人性的,是一部关于生命和生命本身意义的壮丽杰作。伟人的伟大思想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尼采曾经说过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当时那种潮湿的环境下是无法发光的,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干涸,可能会更准确的定位。《爱弥儿》中的一些结论在当时引起了非同寻常的轰动和争议。即使是现在,面对教育中的弊端,我们也能在这本预言书中找到证据和线索,给我们启示和智慧。
第一卷开头,作者写道:?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但到了人的手里,都变坏了。?也许作者并不想强调人性本恶,道德败坏,但恰恰是为了突出出自大自然之手的婴儿天生美丽无瑕,两者并无区别。卢梭从自然哲学出发,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本质是回归自然。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该不该把大人当大人,把孩子当孩子?这是符合常伦常识的,但是很少有家长或者老师能真正做到一直这样。只有端正成人和儿童的世界观,才能正确处理站在各自立场上的价值观。
当我们被卢梭提出的三种教育之一的人教育时,我们能表达我们的感受吗?我们没有剥夺他任何大自然赋予他的东西!?但是,我们会有疑惑,大自然给了他什么?真正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卢梭自己在书中也提到,这种儿童教育在实施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麻烦,因为只有有远见的人才明白它的含义,而在普通庸俗的人眼里,花了那么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过是淘气的孩子。?
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各阶段的一致性。回归自然,把孩子当孩子,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常常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情境:在?种蚕豆?在故事中,他们可以向农夫求助,通过自己劳动的实际贡献来体验他人的艰辛,让艾米丽意识到他在这里投入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劳动、自己的辛苦和自己的人格,进而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财产权;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他带着埃米尔去了蒙莫朗西镇北部的森林,这样当埃米尔对知识的有用性表示怀疑和疑惑的时候,他就可以在森林中找到回家的路,教授有用的地理知识。他在学物理的时候,带艾米丽去看魔术师的小鸭子表演,让艾米丽发现了磁铁吸引异性排斥同性的原理等等。这些都是由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引发的,从符合孩子需求的角度设计了情境,让艾米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有用的,而不是一直怀疑?这有什么用?。
我看卢梭设计的这些教学场景,常常会联想到我们现在社会的教育。我们学的是所谓的丰富的知识,学着丰富才是爬山的境界。我们不断地在大脑中储存知识。我们以为放在脑子里就会用,但实际上呢?你会用吗?场合也仅限于考场和试卷。就观察自己而言,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似乎与生活完全脱节。在生活中,我们不用更高的函数,我们不计算太阳的高度角,我们不考虑地砖的偏差,我们不去。似乎生活无法继续,我们还是把学过的有用的没用的知识都打包放在书架上,满是灰尘。这里是无止境的学习。这里一如既往的像是从思考的源头中提取出来的忙碌而不充实的生活,但又一模一样!在卢梭的教育哲学中,我们应该抛弃那些沉重的、毫无意义的教育模式。
?不要剥夺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短暂时光,否则你会后悔;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就让他们享受生活?不应该以剥夺孩子们玩耍的时间为代价,强迫他们学习无用的知识。我们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传授知识而学习知识。?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少之又少,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人去寻求。?所以问题不是他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他学到的东西应该有用。?你要永远记住,我教育的精神不是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让他脑子里有完全正确清晰的想法。就算他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关系,只要不被骗就好。?
比如,卢梭在他的书中提醒人们,在这个阶段(65,438+00岁或65,438+02岁),不必急于教孩子读书写字,也不要让孩子整天对书本感到厌烦。而是要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他从未见过的新事物。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能利用的生命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虽然所谓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聪明的人懂得追求这些稀缺的知识,而大多数人却要和不能带给我们快乐的知识打交道。宝贵的时间用完了,我们却没有达到生活的初衷,快乐地享受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记得美学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平时在实验室忙忙碌碌的人,真正空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是多么可怕和可悲的事情啊!人活着的时候想要什么?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教育过于理想化。先不说能不能做到。即使能做到,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来评判。在书中,埃米尔只是卢梭试图解释他的理论吗?一个虚构的学生?。
另外,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引起质疑。所以,作为这种教育实践和理念的执行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能够抵御世俗的压力,需要洞察力和智慧。所以说,教育工作者的难处,确实更受制于舆论的压力。哪怕只是一个孩子的父母,也同样困难。所以,卢梭在书中的设想应该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不同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琐碎的阻力会让我们无法完成心中设想的理想状态。
?作者在书中写道,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原则,不同的教育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比如如何对两岁前的宝宝进行体育教育,让孩子自然发展。两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还处于睡眠状态,缺乏思维能力,所以主张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行感官教育。?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大龄儿童,本文主要讨论他们的智育问题。?感官是我们身上最先成熟的感官,所以首先要锻炼感官;然而,人们唯一忘记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感官。?可以推断,卢梭指出的不仅仅是感官被使用,正确的判断是通过感官习得的,也就是如何去感受。比如怎么摸,怎么看,怎么听。为了学会思考,我们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感官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是我们智慧的工具。中国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好像在某个阶段,锻炼感觉?教育很重要。
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中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为我们所称道。比如?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放弃,不走一个弯,就不会再有了。、?知不如知,知不如知?、?不上课教?、?敏感好学,不耻下问?等一下。尽管东西方有文化差异和背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跨越时间和国籍界限的* * *歌曲。比如卢梭也强调兴趣爱好,远比知识重要。它说,?智慧的宁静岁月如此短暂,过得如此之快,还有很多其他必要的方式。所以,试图在这个时期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是一种妄想。所以问题不是教他各种知识,而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兴趣的发现会带来更深的理解和挖掘。有太多的知识和书籍需要学习和阅读。与其打一百口浅井,不如集中精力挖一口深井。前者徒劳而浅薄,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却看不到甘泉,后者却在冒泡井水。读书也是如此。我记得老师经常强调学习好。对某一方面有最有效的理解,而不是什么都一知半解,做很多无用功。仔细找找适合自己的土地一方面,不管是种地还是打井,深入持久就好!而当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与现在的各种教育方式相比,优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似乎只存在于书本中,被束之高阁。
在实践中,一些糟糕的教育原则仍在实施,这使得教育发展缓慢,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卢梭还指出,基于爱好和兴趣的学习要时刻注意,不要增加他的负担,使他感到厌烦,当他快要困倦时,一切都要立刻停止。他说,?重要的不是他学了多少,而是不要让他做违心的事。?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一个不可靠的未来而牺牲了现在,用各种方式束缚了孩子,为了准备在遥远的地方获得我认为他永远享受不到的所谓幸福而让他先如此痛苦,我们会怎么想?即使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合理的,但当我们看到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无法忍受的束缚中,并强烈要求他们像囚犯一样继续劳动,我们怎能不感到愤慨?。?野蛮教育?也就是失去了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当然不是说教育的内容失去了这些,只是最初的教育目的、方式方法已经野蛮了,只能是野蛮到流血伤害结束的产物。看了这些,我觉得做一个成功的老师并不容易,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勇气和魄力。但是教育者和老师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前者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后者付诸实践。我甚至认为老师需要一些东西。天赋?。
我很喜欢书中提到的小故事。
他的朋友想测试他儿子的学生,他儿子只有九到十岁。一天晚上,他和他的老师和孩子们去一个开阔的地方散步,那里有一些学生在放风筝。父亲边走边问儿子:风筝的影子在这里。风筝在哪里?这孩子头也没抬,马上回答了。在马路对面。?还不错吧?海德爵士说?这条路在太阳和我们之间?父亲听了,吻了吻儿子,考完试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除了工资,他还给老师一张钱票和一笔年金。父亲有多睿智,儿子有多有出息,这个问题问孩子年龄正合适;虽然他的回答很简单,但是你可以从中看出孩子的判断有多准确。
也许这个故事乍一看平淡无奇,并没有作者说的那么吸引眼球或者震撼人心。?你必须有很深的判断能力才能评价孩子的判断能力。?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有这种深刻的判断力。在实践中,指望这样一个老师有远见、有智慧、有深刻的判断力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老师有很多:一个老师考虑自己的利益比学生多;他关注的是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浪费时间,证明自己值得拿到的工资。
他教他的学生一套很容易展示的技巧,他可以随时炫耀?炫耀,大家都很满意。说完,他就收拾东西走了?可以说,这种情况在讲师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当然,这种情况是由每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教育制定教学任务,所以姑且称之为?密集?教育方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或者说不是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生涯中都是这样进行的。还有很多教学片段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成绩。我们的高中历史老师是一个不一般的历史老师,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怀疑主义,以人为本,康德,真性情,讲真话?我至今记忆深刻。他总是反复强调,中国人,我们缺乏的只是常识,但我们在实践中所谓的常识,已经违背了人性。
?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是和孩子一起参与摸索的过程,而只是陪伴,耐心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这个自然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这值得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重视吗?。卢梭在帮助孩子养成生活习惯的同时,强调教师不应该只是言语和行为上的巨人,而应该?注意你的言行?。从文中可以理解,老师越是讲,越是做,越是要以身作则。本文给出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艾米丽摔倒的时候,老师会冷静的看着他,不会慌张,而是冷静的呆在原地。艾米莉看到老师的态度,也会坦然对待摔倒,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由此可见,教师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必时刻充满言行,只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可以了。
另外,在我看到的章节中有一个教育现象。?贵族家庭的教育只是为了让接受这种教育的人与众不同,所以它总是选择最贵的科目来教,而不愿意教最普通的科目,哪怕最普通的科目最有用。?看到这里,我的感觉是,卢梭总结的真知灼见确实很深远。从历史上看,不分国界,似乎都走不出这个名利的圈子。看看当今社会的各种教育现象,确实如此。卢梭以此为两个例子,学习骑马和学习游泳。在商业化的社会里,追求利润和名声的心理在大众心中越来越强烈。也许教育的初衷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有用知识的追求是什么,对那些为人类幸福服务的聪明的小知识是什么态度?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至少在未来两三百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的确,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可以对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略知一二。我们对比国内外,感叹中国教育的失败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很多人,看到很多问题,不去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只希望时间和后人来找我们?改变现状后?这是一个观点。也有报道说,的确,教育制度涉及其他关键要素,所以会提到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让我们回头看看先贤们提出的伟大思想!在专制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早就涉及到一些预见性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给我们以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作者对话,惊叹于他的思维火花,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境界。卢梭花了20年思考,3年写作的《爱弥儿》,值得仔细研读几遍,获得通向幸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