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一生的创作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活跃的商品经济打破了农村的僵局和保守,拥有现代文明的城市开始对一直陷在土地里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尤其是在年轻人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路遥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奔波。最熟悉的生活是“城市十字路口”。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封闭贫困的农村知青构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刺激。路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和理解,提出了农村知青在汹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带来的各种冲击中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早在大学时期,路遥就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以前的小说都有一定的脸谱化倾向,就像电影里的人物在孩子眼里简单的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绝对不可能把复杂的人性分成这么简单的。这种思想在《生活》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得到了体现。

扩展数据:

路遥简介:

路遥1949 12.3出生在陕北山区清涧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庭困难,被收养给延川县的叔叔。在延川县中学读书,1969回老家种地。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很多临时工,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了一年书。

65438-0973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沿河)主编。1980年出版《惊人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

1991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还没完工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路遥因此获得茅盾文学奖。

百度百科-生活

百度百科-姚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