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与台湾文学
赴台文学只是和马来西亚华人乡土文学有血缘关系,大多数赴台作家都是“台湾制造”。他们的创作来源来自中国古典的雪莉经典,或者来自台湾省出版的中国、台湾、香港的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各种译著。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华旅台文学也是现代文学的一部分,尽管他们所关注的题材、文学视野和发声姿态与一般台湾省作家不同。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李永萍、尚、张贵兴等旅台或流散在马来西亚的作家,在台湾省内两家大报的文学奖中获得一席之地。这是台湾新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是尚、、潘雨桐、张贵兴。从1977年到1987年的十年间,《四个人* * *》获得了13个台湾省小说奖,其中12个是两大报纸小说,不仅开创了台湾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为台湾省未来作家开辟了主要道路。第三代可以从1989年林兴谦获得《中国时报》散文奖开始,次年黄金树也开始以小说为主获奖。随后的诗歌和钟的散文加入了文学奖的行列,彻底开启了赴台文学在三大流派中的获奖期。10年后,4人在两家大报上获得了11个文学奖,以及其他几十个公开的文学奖。第三代赴台作家有七位,他们分别是创作和学术并重的林兴谦、、钟、和新,以及在通俗文学创作方面表现突出的欧阳林和。进入2000年后,李永萍和张贵兴再次展现出旺盛的创造力,连续获得多项十大图书奖,扩大了文学游台的势头。到了90年代,在台湾孤军奋战的作家,不仅完成了一个庞大的阵容,而且很多都是学者。加上在大学任教的评论家张锦忠和林建国,台湾的“学者”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八位(九位作家)。随着学者比例的增加,90年代赴台文学以创作和批评的双重优势对马华文坛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