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和莫泊桑的写作秘诀

莫泊桑和契科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写出了《羊脂球》等300多篇短篇小说,还写了六部长篇小说。短篇中的《菲菲小姐》、《米龙老爹》、《归来》,长篇中的《一生》、《漂亮朋友》等都闻名于世。

莫泊桑为什么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呢?这得益于他有一个很厉害的老师福楼拜,对他的严格指导训练。

有一次,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去巴黎第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拐,看看路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莫泊桑来到路口,远远看到一座老妇人的雕塑,就回来告诉老师:“是一个老太婆。”老师摇摇头说:“你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你再去瞧瞧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太婆。”莫泊桑又来到路口,这次走得更近了,回来说:“那个老太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

福楼拜听后微笑说:“有进步,但你看到的东西别人还是可以看到,你应该用你的第三只眼睛去看,看到别人没有看到东西。”莫泊桑再次来到路口,看得非常认真,回来后说:“老师,我看到了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脸上的。”福楼拜听后苟高兴地说:“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可以得满分了。”

又有一次,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咱们今天出去走走,不过不是走着玩,你要好好注意观察。”

福楼拜带着莫泊桑走到一家杂货铺,在忙忙碌碌的铺主跟前停留了一会儿。接着走到一个深宅大院门口,在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前又停留了一会儿。

观察完后,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刚才我们在杂货商和守门人那里停留了一会。现在,请你给我描绘出这两个人的姿态和他们全部的身体外貌。你不仅要用画家的手腕写得逼真,而且要用文学大师的手法,传达出他们的精神活动。”

莫泊桑这才知道他老师带他出去走走的用意。正在努力回忆着那两个人的容貌,老师又提出新的要求。

“青年人,请注意:你写的这个杂货商和守门人,不能同任何杂货商和守门人混同起来。”

福楼拜不仅要求莫泊桑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要求他具有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一次他对莫泊桑说:“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呼,只能用一个动词来表示,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你所用的词儿,应该是别人没有用过的,甚至还没有被人发现,而决不能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模糊不清的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

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莫泊桑不知疲倦地进行写作。1870年,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那一年他20岁,在军队里服务,普军入侵法国后,他心里非常难受,把所有见闻都记了下来。战事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工作。

1880年,莫泊桑已经30岁了,可是他在文坛上还是默默无闻。这一年,他写了篇题为《羊脂球》的短篇小说,并把它送给福楼拜请求指点。

福楼拜读完这篇小说后,兴奋地向他的学生道贺说:“这篇小说写得太好了,说明你的作品已经成熟了,完全可以见世面了。”

不久,《羊脂球》正式发表。这篇小说一问世,就震动了法国文坛,使莫泊桑一举成名,人们争相传颂莫泊桑的名字。

原来,莫泊桑在中学时代经常写诗,他的老师布耶看到他的练习本上有几句诗:“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虽然这几句诗多少表现了消极情绪,但有诗意,文句很优美。布耶觉得他有写诗的才能,便不断引导他,启发他。为了更好地培养他,布耶决定请福楼拜来帮助他。正巧莫泊桑的舅父也是福楼拜的朋友,因此莫泊桑萌发了拜福楼拜为师的心念。就这样,他随同布耶来拜访福楼拜了。从此,莫泊桑受到了两位老师的指点。

中学毕业后,莫泊桑正式以福楼拜为自己文学上的导师。他时常带着自己写的诗歌、剧本、小说等,请福楼拜指正。福楼拜也不厌其烦地加以指点。

有一天,福楼拜看了莫泊桑的几首诗,严肃地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作品里面,表现出你有某些聪明。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也不要忘记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的话: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好好努力吧。”

“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这就是说,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注意力来观察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从中发现鲜为人知的现象。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未知的东西,它们之所以未被发现,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前人对某一事物的固有见解来观察这些事物。再微小的事物也会包含未知的东西。把它们找出来吧!如果想描写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或是原野上的一棵树,就要面对着这团火焰和这棵树仔细观察,直到它们在我们眼中与任何其他的树或火焰不一样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独创性。”

此外,福楼拜还告诉莫泊桑,世界上绝对没有两颗沙粒、两只苍蝇、两只手或两只鼻子会完全相像,并要求他用寥寥数语来描写一个人或一件物品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当你经过一个坐在自家铺子门前的杂货商时,”他对我说,“或是经过一个抽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时,或者路过一个驿站,请你把这个商人和守门人的姿态、外表和性格用画家的手法描写出来,让我不会把他们同别的商人或守门人混淆起来,并且用一句话告诉我,一匹驿马同它前后五十匹驿马之间有什么不同。”

无论敍述什么事情,都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呼,用一个动词来表达,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找出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直至找到为止。绝不能满足于“差不多”;绝不能借助于投机取巧的方法,即使这个方法用得很巧妙也不行;也绝不能玩弄文字游戏来避开难点。

为了熟悉生活,了解社会,莫泊桑在发表《羊脂球》的那年,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活。他去过非洲,到过欧洲的意大利和英国,一路上体察风土人情,搜集创作题材。正是在福楼拜老师严格地训练下,他长期坚持不断地文学观察,使他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一眼看出每一种事物的独特性,包括外表和本质,物质和精神,加上有意识地深入体验生活,莫泊桑终于成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