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西方科幻版《山海经》

据说《迷失的南方》的改编获得了自《三体》失利以来的2014科幻星云奖,但导演的改编力度之大,让原著党吐槽不已,却依然掩饰不住湮灭的好评如潮。

也看了很多网友的深度解读。在这里,我从两个方面来说说这部电影。

一、什么是湮灭?

我想搜索一下片名和片中反复提到的反射这个词,找到了DNA的反射理论。结果我没找到。我刚才提到,把一种动物/植物的DNA应用到另一种动物/植物上,使其具有原动物/植物的某些特性,这叫做DNA反射。只有简单的介绍,没有找到严肃的论文。

没想到发现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中包含了对“符号湮灭”和“反射假说”的研究,在高级迷信中出现了对文化研究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声音。这个理论可以忽略,和电影没关系。

在物理学中,湮灭被定义为:

这和电影有些一致。影片中的“X区域”是否创造了一种与进入该区域的科学家和士兵相反的物质存在,并最终导致相互毁灭,转化为另一种新的生物存在形式(如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是解读影片的一种方式。

至于寓言和心理层面上的“湮灭”,就有些牵强了。

二、生物进化的过程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影片中所描述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者说是以另一种方式教给我们一门进化生物学的课程。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细胞分裂的讨论,可以算是细胞学的一个理论基础。

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改变对环境的适应的过程。进化论的必要条件是:缓慢、渐进、积累,也就是说,进化过程是缓慢适应环境的,进化是渐进的而不是跳跃的,生物可以积累并把变异传递给下一代。

回顾电影中“X区”外国明星造成的特殊环境,堪称“进化的实验室”。在这里,进化的过程非常迅速,影片告诉我们,这个环境还在自我膨胀。

进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在这个“X区域”中,有一种力量不断试图改变植物、动物、人类等生物的变异,甚至是水、石头等非生物的变异。电影里有很多镜头给出了解释。

还有一个关键是能不能积累。在这个“进化实验室”里,我们不断尝试重组地球上原始物种的DNA,转化生物体的能量来进行这个实验。以至于最后,如果男女主角在他们的DNA/被改变和/或替换后,不能积累自己的变异,那么这个实验相当失败。

那么这部关于进化的电影是否颠覆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以上分析,至少打破了进化论中的慢与渐进二,积累并没有违背这一点。当然,进化生物学中关于达尔文进化论有两种说法:缓慢论和渐进论。即使是拉马克主义也必须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

所以,至少这是一部关于生物进化的电影,虽然和正统的达尔文主义有些不同。

我们能从进化生物学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

《山海经》里有很多奇兽。曾经有人认为,这些可能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只是因为不适应环境,湮灭更有可能是现代西方版的《山海经》。

但事实上,在进化中,不稳定、进化缓慢的物种注定无法生存,大自然总是在逐渐雕琢出生物可能的形状。

以飞马或飞龙为例。长翅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没有翅膀的马、蜥蜴等动物已经适应了环境。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食物在背上长两只翅膀,就为了有个好视角?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部电影违反了生物学,只能算是一个实验。包括波普尔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批评进化论是不可证伪的。毕竟,进化需要数百万年。但是我们可以在思想和电影中进行实验。

这本书是进化生物学的科幻之道,讲述了地球上“原始浓汤”从单细胞生物一步步诞生人类的故事。而影片中的奇奇怪怪的物种,不过是《山海经》中人类的幻想或者大自然的失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