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佛陀的证悟

佛法有八正道——正念、正见、正定、正信、正精神、正思维、正语、正命。

其中正见就是指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即你看待这个世界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确定一个人是不是佛教信徒呢?佛法有四法印,满足四法印的就可称为佛教信徒。

四法印为:

①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主要讲的是造作与无常。

佛陀证悟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无法独立存在,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因为任何细微的改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树无法独立存在,它需要土和水分的滋养,同时它也能吸收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供万物呼吸。如果没了树,这个世界也可能就没了能呼吸的活物,甚至树少了,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所以,无常就意味着变化。而无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好消息,因为有变化,我们才有改变的机会,比如因为疼痛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病了去看医生,吃药,打针才有用。如果没有变化,我们的疼痛就会一直延续。

所以,有变化是好事,无常也是好事。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无常,拥抱无常。

人的焦虑是来自于对无常的抗拒,或者说我们只希望一切变化都是好的,拒绝接受不好的变化。就像几乎所有人都会害怕的死亡,也是无常的一种,在我们看来,死亡就是一种坏的变化。但其实,死亡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因缘消散的表现。

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只不过是我和这个世界的因缘尽了而已。佛教里所谓的生死,生是聚合,死是分散。人出生是因为各种物质聚合而生的,而人死则是因为各种物质的分散形成的。

②诸漏皆苦——一切情绪皆苦,主要讲的是情绪和痛苦。

痛苦和快乐是有着极大区别的,即使在相对比较小的人群之中,亦是如此。对某些人痛觉的定义,是其他人快乐的定义。反之亦然,对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快乐,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拥有几千万才算快乐。

而且,即使在个人身上,痛苦和快乐的定义也经常有变动。比如以前我觉得能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就是幸福,但是疫情期间,待在家里的那两个多月,还是会有觉得痛苦的时候。

所以,每个人对于痛苦的定义都是不相同的,原因是痛苦来自于我们自我的根源,我们总是执着于那个并不存在的自我。

也因为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导致我们把痛苦放大,比如病了,我们可能就会想:这事儿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如果我们这么想,我们就会更痛苦。

那要如何才能减少痛苦呢?——觉知。如果想要根除痛苦,培养觉知,留心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避免让自己的情绪被鼓动起来。

与觉知对应的是无名,无名就是单纯的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不完整,所有这些无名的形式都会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

而无名对应的是烦恼,无名越多,烦恼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会说——看明白了你就不会烦躁了的道理吧。会烦恼,都是因为没有看明白,没有搞清楚。

而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所有的的情绪都存有分别心。而爱,就是分别心的代表。比如,同样是孩子,别人家的摔倒了,你可能觉得有点儿心疼;而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摔倒了,你可能就是心疼死了。这就是分别心。

而我们对谁分别心越强,我们就会越执着,从而也就会越痛苦。比如我们越爱自己的孩子,就有越是想要给她世界上最好的一切,一旦她受了一点伤害,我们都可能会觉得无比痛苦。爱的程度越深,最后的痛苦也就越强。

就像很多母亲从小疼爱自己的儿子,等到儿子长大了,成家了,有了妻子了,本应觉得幸福的她可能会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她可能会觉得是媳妇儿抢走了她心爱的儿子。所以,很多时候婆媳关系不和,可能在于双方的差别心都太大了。

③诸法无我——其核心是空。这里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没有自性。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咱们家里的冰箱,它没有一个自性让它称之为冰箱,而是箱门、螺丝、电流等等等的各种组合后才称之为冰箱的。它代表的是一个因缘聚合的结果。

而我们人往往执以为真,认为一切都是真是的,不是虚假的,且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往往痛苦也就是这么来的。

④涅槃寂静——跨越时间和空间。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如果我们的思想能到达到那样的境界,我们也就会更自由了。

说实话,佛学的书听起来有点儿飘,想要写出来,更是飘。有兴趣的话,自己去听一听和读一读书,效果更好。我这个啥都不懂的,瞎解释一通,感觉自己都有点儿晕乎,还需要多学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