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笔记赏析
如果说托尔斯泰的作品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地下室笔记》(1864)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一部小说。该书通过一个40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的长篇独白,展现了“地下室人”的病态心理;此外,小说还探讨了自由意志、人性非理性、历史非理性等问题,叙述了军官的碰撞、同学的告别宴会、妓女丽莎的到来等。
《地下室笔记》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思想内涵,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作者曾经说过,只有我一个人写出了地下室的悲剧因素。这个悲剧因素就在于痛苦,在于自我惩罚,在于实现了更好的东西,却无法实现。重要的是,这些不幸的人明明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必要去改变!
《地下室笔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而且被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五部重要的小说:《罪与罚》、《白痴》、《魔鬼》、《少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二、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鉴于社会危机严重,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上书废除农奴制,并主持多次政治改革,推动俄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空前活跃和混乱,人们的精神空前开放,也因为不知所措而不知所措。整个社会缺乏信仰和道德,各种想法各行其是,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但就在行刑前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经常癫痫发作。1854年被释放,但被要求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晋升少尉,他才有时间思考和写作。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到圣彼得堡。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抑郁。正是在这一年,《地下室笔记》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于1866,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三、地下室人的心理特征
自卑和自负
(二)对有价值身份的渴望
学生们充满了恶意无情的嘲讽和冷漠,这使得主角选择扮演一个更显赫或更有价值的身份来展示自己:
(3)享受虐待
一方面,无名英雄觉得自己才华出众,所以自尊心很强,甚至不惜以一种病态的自虐和虐待他人来维持自己可怜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他宁愿被人欺负,也要从中获得一些刻骨铭心的、绝望的享受。
对虚无的恐惧
(五)人际隔离和人际欲望
(6)人际焦虑和过度反应
(7)过度的控制欲
这种矫枉过正的丧心病狂的人际交往,不仅给别人带来痛苦,也很难持久。也会因为失去友情而受到精神创伤,最终陷入深深的身份焦虑,无法认同任何社会身份,越来越孤独。
(8)身份和身份焦虑
首先是“身份焦虑”。这”是一种担心。担心我们有跟不上社会设定的成功模式的危险,从而被剥夺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心的破坏性足以破坏我们生活的紧密性;又担心我们现在的社会水平太平庸,或者会跌到更低的水平。”焦虑的特征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和无助。
二是“身份”。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独特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他对“他者”的看法,他者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整个社会制度、思潮和习俗。“一个甚至试图在屈辱感中寻找享受的人,会或多或少地尊重自己吗?”而且,你能确立自己,找到自己的身份吗?答案很明确:不会。
小说通过三个事件深刻描述了他在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上的挣扎和失败。第一件事是和一个军官竞争,主要是表明身份。英雄无意中挡住了一名军官的去路。军官抓住英雄的肩膀,把英雄从他站的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警告也没有解释,然后旁若无人地走了过去。这种漠视直接激怒了主角。为了复仇,主人公策划了数年,最终决定与军官发生冲突。通过肢体碰撞,让军官知道他们是平等的。
第二件事是参加同学的欢送会,主要是表明身份。虽然他非常讨厌自己的同学,但是为了和他们拥有平等的地位,不被轻视,主人公透支了自己的收入,去参加了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的告别宴会:
第三件事是和妓女丽莎的交流,主要表现了身份维持的难度。
(9)不喜欢“过日子”
(10)失去了爱的能力
因为主人公对自尊的病态渴望和对贫穷的自卑,他不能再爱了。为了自己的“安宁”,他宁愿一个人躲在地下室!
第四,非理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意识流与存在主义的萌芽
从写作技巧来看,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意识流和存在主义的萌芽。意识流文学一般指着重描写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它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人多萝西·理查森的小说《旅程》时被引入文坛的。地下室笔记(1864)整个故事就是“我”的意识流,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萌芽。
美国学者考夫曼认为这部小说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一首前所未闻的个性之歌:它既不古典,也不符合圣经,也不浪漫。不要!这种人格没有被修改、理想化或神圣化。它可悲又叛逆,但无论多么不幸,它依然是最高的善。
劝妓为善(节选)
摘抄理由:小说其他部分都是主角流动的变态意识,抽象枯燥,而主角和妓女丽莎的故事更生动。不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特点还是很强的。以下节选是主角对丽莎说的一段话。是一口气连续输出三千多字,内容是关于从此死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河流般自由流淌的语言艺术,跳跃和发展的“情节”通过这种语言无缝衔接。
背景是男主角参加同学的欢送会,被同学无视。他借钱参加下半场是为了扇同学一巴掌。等他到了,发现同学们都已经散了,他迷茫了。消费后,基于对妓女的优越感,主角开始劝妓女贤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