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情怀散文

“时不我食”是中国人饮食的最大特点。在一个四季分明,四季不同的国家,会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中国人对美食和味道的传承,往往是一家一家传下去,延续着家的味道。中国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对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可以从“二十四节气”中了解。

季节包括农业文明的24个节气和72个物候节气。变化也意味着许多独特的季节性食物的出现。

又是一年寒食节,味蕾被一缕记忆的风唤醒,佛地杨柳婀娜。每年这个时候,传统的艾草饼都会重新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甸子坝

蒿子坝也叫蒿子坝。据悉,蒿子坝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的又一做法。这种做法流行于安徽省江淮和江南地区,是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初三的汉族民间小吃之一。

童年的记忆,青春期的记忆,甚至现在,味蕾里流传下来的各种记忆,都来自奶奶。奶奶好像在变戏法,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带来不同的惊喜和美食!

春回大地,油菜花开的时候,奶奶会带着我,提着小竹篮到田埂和路边去采艾草。刚开始不知道庐山真面目,经常摘杂草放在篮子里。我奶奶会耐心的教我怎么分辨。我奶奶说,艾叶有两种;大叶蒿和小叶蒿,用大叶蒿做的茵陈蒿比小叶蒿更好吃,味道更好!采摘时,只能采摘艾叶的上半部分。那时候我在学习,在寻找。

然后奶奶会把摘下来的艾草直接拿到池塘边,在粗糙的石头上搓,挤出绿色的汁液,反复搓,保留最后的残叶。回家后,奶奶会把洗干净沥干水分的艾叶放在锅里和咸腊肉一起炒一会儿,然后放在装有米粉(糯米粉也可以)的锅里,趁热搅拌均匀,再用手慢慢揉,然后。锅里传来噼里啪啦的炒菜声,锅里的香味从锅盖的缝隙飘进鼻子里,让人垂涎三尺,食欲陡增。烤好后的艾草锅,壳薄,呈褐色,咬起来又脆又香。

祖母

“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无论从南方到北方,从家乡到海外,最美好的是家乡,最美好的记忆是童年的回忆。

美食道出了生活的所有味道,奶奶最质朴简单的“滋滋巴”见证了我的味道。奶奶说不出的爱,深深的爱,都夹杂在四季的食物里。

时间的刷子把我举起,在你的头发上留下印记。满城金黄,却不及你亲切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