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目的

中国科幻小说史

(一)肩负起普及科学的重任

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相比,中国的科幻创作起步较晚。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个关注科幻小说的人是鲁迅先生,被誉为“大作家”。

1902年,中国处于民族危亡和大变革的前夜,青年鲁迅游历日本。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上日语课期间,根据日文译本翻译了凡尔纳的著名小说《月球旅行》和《地下旅行》,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翻译科幻小说。至于他的那句“引导中国人,要从科幻开始”,早已广为流传。可惜鲁迅先生没有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流传后世,很可惜。至于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治疗。

一般认为,中国第一部原创科幻小说是写于1904年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但没有发现作者的其他具体信息。然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先锋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 -1908),江苏常熟人,东海人。熟悉日语和英语,擅长数学和写作。思想进步深受西方启蒙运动和科学思想的影响。1904年前后,他和朋友曾朴在上海创办了短篇小说森林社和短篇小说森林杂志,并担任翻译编辑。

本世纪初,徐念慈开始关注科幻小说。先是翻译了美国西蒙·牛嘉武的《黑色星球》(我怀疑这是传统的翻译方法,但因为找不到全面的译本,所以不得不采用原文的翻译方法),然后它又参与了另外八部类似作品的修改。在萧硕林社1905出版的《新沉潜》一书中,收录了徐先生创作的散文小说《新沉潜》中的谭先生(需要注意的是,《新沉潜》收录了三部科幻小说,另外两部是由包的日文译本翻译过来的德国科幻小说《沉潜的谭先生》和《沉潜先生续谭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徐老师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主人公在月球、金星、火星组成的五彩斑斓的外太空世界中纵横交错,并巧妙地将“卫星”、“磁极”、“离心力”、重力加速度、引力甚至“人造技术”、“脑电图”、“循环系统”等概念插入文章中。提醒你一下,1905年的中国还在晚清,能在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创作出这样的文章,真的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有关清末民初其他科幻小说及其作者的信息,请参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科幻丛书暨科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