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是丰满还是肥胖?

世人评价美女的身材都喜欢用“胖瘦”这个词,其中“胖”指的就是杨贵妃,但我说这都是扯淡。

杨贵妃的长相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在宋编的《旧唐书》、《新唐书》中,只用“绝色”、“紫之富贵”等词来形容。但是“”和“丰”并不意味着肥胖和丰满。书上记载,唐朝的一位宰相唐玄宗明确提出女性要“修长白洁”,也就是说女性要皮肤白皙,身材修长。

浪漫的皇帝唐玄宗对美有很高的鉴赏力。就算他给儿子选妾,也要遵循自己的标准。

在描写杨贵妃美貌的文人中,李白最有发言权,但他并没有详细描写杨贵妃的容貌,而是用了“云要衣装,花要容”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词语。而杜甫就简单多了。在《两人同行》中,他真实地描述道:“有着柔软细腻的皮肤和匀称的骨骼......珠子压着腰,把身体压得很稳”。

因为杜甫有一次被召入宫“召文”,我大概认识了杨贵妃。在他的文章里,杨贵妃是个身材高挑,脸皮薄的美女,和胖没关系。

不知何故,杨贵妃在马死后突然开始发胖。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突然开始发胖。发起人是周舫,长安人。他擅长画美女,喜欢把所有的女士都画成胖美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好,但杨贵妃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逃脱成为胖美人的命运。

由于中国此前从未将以胖为美的画风融入到他的画作中,到了宋代,学者们对周舫的画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他们也总结出了两个原因:一是贵妇要贵,主要是因为富家子弟要在身材上表现出来;二是关中女性比较大,像杨贵妃这样苗条的美女比较少,所以“批量加工”。

当然,周舫属于另类。自古以来,文人都略喜清瘦之美,如白居易、陈红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解释说,杨贵妃腰肢纤细,体态孱弱,是“而且,因为她的慵懒,一个丫环在搀扶着她”的病态美。陈红在《长恨歌》中写道,杨贵妃是典型的气质美女。

中国的文人通常喜欢苗条的美女,如宋玉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理想中的美人都是长颈露肩,柳腰细腰。即使是后来的《吴彤雨》和《长生殿》,也从未偏离传统的审美审美。

但是,正是这个世界对胖子的恶意,让杨贵妃从一个精致匀称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胖乎乎的美女,杨贵妃顿时觉得委屈。

这里要追溯到《旧唐书》对杨贵妃的批判,这基本奠定了历代学者抨击杨贵妃的基调。杜甫的“二为道”是对“旧唐书”论点的进一步发展。因为马伊琍事件和杨贵妃的身份,女性的亡国思想开始萌芽。

到了宋代,所有的文人都把杨贵妃描述成一个胖美人,她的形象也就在这个时候固定下来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唐玄宗年间宫中的一些琐事,有杨贵妃肥胖的证据,说她不仅胖,而且汗流浃背。

书上说,杨贵妃身上流下来的汗是红色的,因为古代妇女喜欢往她身上泼红粉,当汗和粉混在一起,染在她衣服上,就有了“香汗淋漓”的说法。这本来是贵族女性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被记载在《开元天宝遗事》之后,很多人开始攻击杨贵妃。

女人最在乎的是外表和身材。最好是从这方面攻击一个女人,所以后人在各种文章和诗词中攻击杨贵妃。从“红尘骑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到“人要笑得太胖。”欲破千古恨,须待千古诗。“看来杨贵妃如果不胖起来,会对不起这些文人。

苏辙在《画美人在周舫》中写道“饮酒吃肉其乐无穷...瘦人飞吞肥玉公主”,然后“胖瘦”二字流传至今。更有甚者,有人以脑洞大开为由编造故事,出现在《杨太珍传》中:唐玄宗读《赵传》,说赵身体矫健,怕被风吹走,能在手心里跳舞,还跟杨贵妃开玩笑说,如果是你,能被风吹走吗?这是在嘲笑杨贵妃的胖。

宋代文人以各种方式丑化杨贵妃形象,归结为《旧唐书》和《新唐书》。但无论如何,杨贵妃是瘦是胖,主要还是看文人对她的态度。如果你喜欢她,你会被刻画成一个身材修长,腰肢纤细的对称美女。抱着批判的态度,杨贵妃成了周舫笔下的胖美人。

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人对杨贵妃有各种各样的批判态度,而日本文人却出奇的喜欢她。很多作品为了让她“活着”,把杨贵妃命名为来自蓬莱仙境的仙女,也有日本小说认为杨贵妃是女神,变成了露珠。总之,日本人千方百计美化杨贵妃,以维持最好的形象。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不是死在马驿,而是偷渡到日本。日本人看到这位美女后非常激动,直到现在日本还有纪念杨贵妃的遗址。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贵妃在文人笔下的形象已不再是她最初的形象,其中夹杂着政治因素和时代的审美变迁。在古代,美女是政治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