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解答青花瓷画的色彩美

青花瓷是指在坯体上涂以钴(青花瓷),再以透明釉在1300C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的釉下瓷器,釉下钻经高温烧制后变成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瓷。另外,用釉中钴料绘制的釉中彩效果不如釉下清晰。标准的青花瓷应该是指釉下涂钴料的青花瓷。青花瓷器色泽细白,胚白,釉色晶莹饱满,色彩丰富,釉下蓝画可爱,花纹装饰典雅,色彩炫丽,因釉在色下不易褪色。

青花瓷和在白纸上作画有着相同的特点。它明快、典雅,具有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神韵,使瓷器装饰趋于绘画化,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丰富了瓷器美学的民族特色。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青花是一种单色绘画。从绘画和其他陶瓷绘画的角度和要求来看,它无疑是一种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装饰手段。而这种被认为是限制和制约的因素,恰恰是青花艺术的特点产生的地方。

蓝色图案和颜色是给人以鲜明、优雅和清晰感觉的蓝色。它溶解在珐琅中,显露在光滑的瓷器表面。由于着色剂的钴料中还含有铁、锰等其他呈色元素,所以颜色为饱和蓝色,略带绿色味道,有的略呈紫色。这就形成了蓝白所谓的“雅”和“含蓄”的色彩,而不是肤浅和单调。蓝色的设计和色彩有一系列的因素,如容易与环境协调,强烈的民族特色。

青花色彩之美,是通过装饰的造型、面、瓷的结合而产生的。因为单位的不同,可能会变得丰富、简单、强烈或微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效果。因为现实要求不同,周围环境的影响,民族爱好,人的心理,主观联想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论是东方、西方、古代还是现代,蓝白两色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蓝白两色之美和谐地溶于人们的生活中。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青色不是直接用多层次的色调来描绘,而是根据自身规律和工艺材料的生产使用要求,大胆地加以夸张、选择和变化,用想象和浪漫主义把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事物概括为只有一种青色。青花虽然是一个色相,但并没有削弱它的表现力,和国画中的水墨画差不多。沈的国画用墨不是作为一种墨色,而是以其特殊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对象。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中宣称“墨分六色”。换句话说:用墨的效果往往能达到五墨六色的奇妙境地。因此,无论是一条线、一枝柳、一只鸟的计数或一笔数,还是兰草的轻松写意,抑或是满地细纹或图案的山水人物的工笔画,只要画面处理得当,都会产生“同时出彩”的艺术效果,也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数百年来,陶瓷工匠们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钴矿物来源、不同的工艺和艺术处理方法,通过艰苦的工作和不断的探索,创造出了各种带有青色的意境。有雄壮激昂的交响乐,比如元代的一些青花装饰。线条粗细变化强烈明显,装饰层数多达六七层,意象丰富交织;有看似淋漓尽致的水墨画,如明代宣德青花画,色彩艳丽沉稳,线料幽幽,笔法洒脱苍劲,线描突出;有看似清澈、纯净、淡雅的自然赞歌,如明代成化山水、花鸟、鸡的轻描淡写;有五颜六色的杨柳青画。如明代嘉靖用五彩绿料,构图丰富,画法简单,端庄严整,并赋有寿星、仙鹤、婴戏等吉祥色彩。有看似轻盈飘逸的田园诗,如清代康熙,用明丽多彩的珍珠、勾线、渲染、丰富的色彩层次,赋以绮丽的风光、花鸟、草虫。但都是那么简单自然,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噱头。

青花在广大农村也很受欢迎,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和可爱的摆设。蓝色和白色就像流行的蓝色印花布一样,反映了人们对干净简单的颜色的喜爱。蓝白鲜明的对比色受到农民的喜爱。

蓝色和白色在城市室内环境中,也具有美丽的效果,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想象一下,婚礼新房里,木制家具、床上用品、窗帘、针织品等。一般都是暖色的,其中陈列着几件精美的青花瓷器,一定会显得特别清新漂亮。

青花瓷,尤其是在大型国宴场合,桌上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鲜花和丰富的菜肴,再加上清幽的青花瓷,会大出风头。此外,有些宴席是在晚上举行的,青花瓷的釉面光滑、光滑、晶莹。在光线照射和白色桌布的衬托下,青花瓷的艺术效果比釉上彩瓷更加突出、和谐、端庄、典雅,从而增加了人们对青花瓷的兴趣。

在欧洲艺术界,艺术家们往往喜欢以色彩恬静的青花瓷为题材,在静物画中组织青花盘或盛满水果的碗。一些欧美博物馆都有这个主题的画。可见绿色设计和色彩的雅俗共赏。

瓷器作为日常饮食用具,不仅要在色彩上欣赏艺术,还要在实用性和清洁性上考虑色彩的卫生美。青花是一种釉下彩,与其他釉下彩瓷器相比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不易磨损,不受外界空气、气体、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影响,颜色能长久不变。比如元明时期景德镇老窑遗址出土的元明青花件,说明青花瓷在土中埋藏了五六百年,其青花和釉色依然纯净美丽。一般的釉色,比如粉彩、五彩颜料,都是有着色剂的铅釉,都需要高温和低温烧制。与青花不同的是,釉料和青花材料是无铅的,经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避免了铅毒对人体的危害。因此,用青花瓷做餐具或其他食具,比任何一种彩绘瓷器都更合适、更安全,也更能引起人们对青花瓷的美感和兴趣。因此,在我国,从高级宾馆饭店到普通平民日用器皿和陈设瓷器,多采用青花瓷。

中国古代的人们对绿色设计和色彩有很多很高的评价。比如一些古陶书籍中就有“青花为美”、“五彩过于艳丽,极其清新淡雅,而青花更为艳丽”等记载。可见人们对绿色的喜爱。

青花的色彩美也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对简约的强调分不开。我国人民讲究这种美,表现在各种艺术中,我国传统的水墨画不使用艳丽的色彩,而是用简单的墨色来创造自然。中国传统戏曲不追求舞台道具的豪华,一个素色的幕布,几个简单的小品,采用虚拟的节目,产生感人的力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们反对雕刻和装饰,他们经常用线描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古代优秀的诗人也留下了大量意境深远、风格质朴、美若天仙的诗篇。就像这些艺术一样,青花以简单而美丽的形式产生了一种自然清新、悠扬迷人的深刻意境。

在陶瓷艺术家的匠心之下,青花已经到了不失其真、不失其灵的地步。比生活的形象更突出,更动人,更美好,更典型。用一种青色来表现生活的情感,用意境、情感、趣味来画。这种简洁的装饰语言堪称大自然的成功。它不仅处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而且处理生活与艺术、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了解青花色彩的审美因素,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和发展这一陶瓷装饰艺术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