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师、孝父母、爱同学、讲道德、守传统,创建和谐校园”的微型小说、散文、随笔(不少于500字)、短诗
尊师重教,自古不变。
知识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通向宇宙的道路,而老师则引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和浇灌。它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一个没有老师和知识的社会只是一片贫瘠的沙漠。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都重视教育,尊师重道。古人云:“三教圣人皆有师;每个皇帝都有老师。”“不敬三师为忘恩负义,何以成道?”回顾从古至今圣贤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对我们应该有深刻的启示。
《礼记》中指出:“师严而后尊道,道尊而后民尊学。”意思是:只有教师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教育才能被重视,只有教育被重视,人们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是互为前提的。对老师的尊重意味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当人们接受教育时,他们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明白更多的道理,他们会重视学习,尊重老师。这样的良性循环,古人对它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学而时习之,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也在《浏阳算术馆附加章程》中告诫世人:“学贵于尊师。”《荀子论纲》说:“国将昌盛,贵教而重赋...国将衰,廉教轻于傅。”深刻阐述了国家兴亡与重视知识、尊师重道的关系。
《礼记》中也指出:“严师难学。”意思是:在所有的学习原理中,很难尊重老师。尊敬老师是学生的义务,但是坚持尊敬老师很难。初学尊师不难,但当学生逐渐有所成就,甚至超越老师时,就很不愿意尊师了。这也是有些人成不了气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尊师重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风,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尊师重教,在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