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光是遇见,就已经是上上签了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阿狸·永远站》 ,这句超经典的话,已经不知道被我反复读了多少遍了,每次读起,都会铭刻的更深。
曾经跟朋友说起过好多次,往后的事情不敢想,想想就觉得害怕。
这不仅仅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是一想以后要面对那么多的事情,满脑袋嗡嗡的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
在读琢磨先生的《终有一天你会懂》时,看到这句话:
不管你打过多少如意算盘,也不管你曾经做过多少预演,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你就会突然溃不成军。
因为这句话,想起《101次求婚》那段对白:
黄达:没想到你真的找到和你那么多条件符合的男人了。
谭小姐:不,他一条都不符合。但是,我爱他。
晚上跟一个朋友聊天时,被问及:现在的年轻人不愿结婚,是不是要求高了,都想找灵魂的伴侣?
想起那句:不是说越长大越不相信爱,而是越长大越能区分出那是不是爱。
当然也有人分析,说是生活压力太大,思维意识已经转变,还有说是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等等,说法不一,笔者也无从解释。
曾在读书时诉诸笔端这样一段话,用在这里应该也能说的过去: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并不是说靠不住,而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能力。
婚姻爱情是加分项,而非不可或缺项。
有一次,跟一个刚结婚的朋友笑言道:你到底是多想不开,选择这么早结婚?
朋友把我教育了一番,道:
爱一个人到了极致,才会跟他/她结婚。
因为这意味着:
我愿意放弃部分自己的自由来适应他/她;
我愿意要接受他/她及其附带的一系列关系;
我承诺与他/她一起追求未来的幸福生活。
好吧,听他说完,我无言以对。
也许那句话说的是对的,那就是,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刹那是靠感性的,但是长久地爱一个人,一定是来自理性的。
那些所谓的承诺,都是自知罢了。怕就怕在妄想找一个最优解,到头来只能处处碰壁。
有人问我:“真正灵魂契合的一对人,有吗?”
我说:“杨绛跟钱钟书,算吗?”
朋友继续问:“我说的是你身边的人。”
我:“受制于每个人的生活圈子,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接触到身边已婚人士的生活中。单就我能观察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居多。这本就是正常的,哪可能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浪漫情节,最终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罢了,但是身边真的有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从求学到工作,再到婚姻殿堂,他们俩一步步走来,身边的人是羡慕和祝福,至于是否达到灵魂契合的程度,这就不得而知了,姑且认为是吧。”
话匣子一瞬间仿佛被打开了似的,我继续说道:“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个包围圈中,极少数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冲出了这个包围圈,然后以一种极其自信的语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而我们尚在包围圈的人呢,既没有这个魄力去挣脱这个包围圈的阻挡,内心深处却又不甘心就这样囿于其中,就像羡慕那些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灵魂,最终却只能朝九晚五的困于两点一线的牢笼中一样,经受着思维和灵魂的双重折磨,满含不甘与无奈。”
“或许我们都不会承认,那就是在内心深处,我们爱自己会更多一些。所以一旦感到一点儿不符合自己要求,就考虑换。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像朋友教育我的那样,在明白自己的想要什么的前提下,然后去配合对方,并修正自己,这样的话,会不会更好一些?”
这样说来的话, 人格独立的人让人羡慕,进可保持风骨,退可安守本分,不至于在一段关系中迷失了自己。
现在让我再想以后的话,我只能说,不要让过去的我惩罚未来的自己了。
毕竟这年头一个人还真正拥有的,也就剩自己那点儿信念了。
最后,愿你所有在爱情里经受的狂风暴雨,都是为了最终在一个人怀里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