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走调是不是一种病

年底了,放松的时候拉一帮朋友一起去唱歌,就怕遭遇麦霸级的“走调天王”,他们明明唱得不好听,却往往乐在其中而全然不顾其他朋友的听觉感受。可是,埋怨他们走调的同时你也要注意啦,不要误解了这些“走调天王”,因为他们并非是不顾他人感受的自私鬼,而是可能患上了“失歌症”。

先天因素

大脑发育有差异 不影响生活所以不必担心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五音不全,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歌唱家,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些人都有“失歌症”。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佩兰介绍,有些人可能是从小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只要经过专业练习是可以拥有美妙歌喉的。但还有些人,在先天或后天的脑部生理影响下,很难对音调、音阶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人就可能是患有“失歌症”。

有媒体报道,在一项研究中发现,4%的人患有这种唱歌不着调的毛病。那么,“失歌症”是怎么产生的呢?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斌认为,“失歌症”属于失语症的一种,大多由大脑优势半球相关的功能区发育差异或继发于其他病变而导致。因为这个区域一般是掌管语言中枢、逻辑思维能力的位置,当其中处理音乐的“模块”受到影响后,患者在听觉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所谓的五音不全,例如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以至于产生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甚至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等。

一般而言,对音高的识别障碍并不属于临床类的疾病,所以,就算你因为唱歌跑调而被划入“失歌症”大军,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就像“有人擅长记忆图形、有人擅长记忆数字”一样,这些都只是大脑本身发育的差别而已,无需过多担心。

后天因素

脑部器质性病变 可伴有头痛头晕和幻觉

若是自己真的得了“失歌症”,那大不了就不去当麦霸了,但如果你是一个严重的“失歌症”患者,就算采取这种“惜声养性”的态度,与外界相处时也不能完全换来“相安无事”,因为有媒体报道,由于“失歌症”的病症在于不能辨别音高,分辨不出有细微差别的音符,所以“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比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害怕或讽刺等的情绪,因此,他们经常会遗漏对方通过语调表达的“弦外之音”。

此外,有些后天因素也会成为你歌唱路上的绊脚石。例如,在你唱歌走调的同时,如果还伴有头痛、头晕、幻觉等其他身体不适症状的话,就要立即就医进行脑部检测,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张佩兰提醒,因为“失歌症”是失语症的一种,而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都能引起失语症,临床中,有少数患者因脑部掌管语言的地方出现炎症、出血、外伤、梗塞、肿瘤等,导致语言中枢受损,也会出现语言不清或唱歌走调的表现。因此,后天的“失歌症”其实比先天的更可怕,一定要早诊断、早医治。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滕媛媛

“失歌症”典型表现

1.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无法感知音调变化。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但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2.“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还以为自己唱得不错。

3.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4.多数人都能够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可能察觉不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