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风景谈》的简介及分析?

《风景谈》是茅盾在1940年5月从新疆到延安,经历了五个月不寻常的生活后,在重庆写的一篇散文。虽然表面上看似是描写塞上高原的自然风光,但实际上,其主旨在于讴歌大自然的主宰——革命根据地的人。

这篇散文以观看《塞上风云》预告片为引子,通过回忆联想的方式,将自然景象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相互交织。茅盾通过描绘沙漠驼队、田园剪影等画面,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歌颂了人类在自然中的伟大。

在分析《风景谈》时,我们可以看出,茅盾运用了电影艺术手法来构筑画面,使得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将镜头的焦点转移到以延安为中心的“黄土高原”上生活和斗争着的人身上,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人类在自然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茅盾在描绘自然风光时,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其壮美和动态。例如,在描绘沙漠驼队时,他写道:“在茫茫苍苍、寂静无声、纯然一色的沙漠地平线上,出现第一个黑点,慢慢地由许多点连成线,由远至近,由静到动,由无声到有声,渐闻柔声的驼铃丁当。”这种生动的描绘方式,使得自然风光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风景谈》是一篇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散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