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天堂就是地狱。

说到神木,我觉得“你踩的地狱不过是天堂的倒影”,我觉得用“你踩的地狱其实就是地狱”来形容这本书更合适。

读完刘庆邦的《神木》,我久久不能平静,心中生成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

小说中,唐朝阳和宋两个杀人犯被告知,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找到“点子”并带到矿井下将其杀死,然后伪装成“点子”坠楼身亡的假象,通过开头编造的、与“点子”有关的虚假身份向矿主寻求赔偿。

然而,当他们踏上地狱之路时,却以为自己在天堂。当他们杀了毫无防备的“点子”袁清平,回家过年的时候,宋看着孩子,辛苦了一天的妻子,突然放弃了,想做最后一次。可惜事与愿违。得知新“点子”袁是袁清平的未成年儿子,宋本想放弃,但唐朝阳更是下定决心要杀了他。后来,他们没能安全脱身,而是与神木相伴了很长时间,在矿井下再也见不到天日。

神木,那个曾经救过宋和唐朝阳的神木,让他们以为“踏上了天堂”却不是“地狱”的倒影。是可笑还是可悲?

另一方面,他改编的电影《盲井》有了悄然改变的结局。小说里,袁向矿主说明真相并没有得到多少赔偿,但电影里,他一句话也没说,拿了钱,踏上了回家的路。电影中袁的结局是宋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是对这对父子的愧疚。他的心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盲井,通往矿井的隧道,那个地下发生过太多类似的残酷事件。他似乎在声嘶力竭地控诉这个世界的残酷、不公和冷血,更像是哀悼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心,也希望当今社会的人们给予那些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更多的关爱与同情。

神木这样的书,让人难过。它控诉了地下的苦难,人性的挣扎,社会的不幸,但最终,袁的生存却大笔一挥,给整本书带来了一丝曙光,使宋的良知得以发掘,得以逃离“地狱”。

我觉得神木是想用他那冷若冰霜、令人同情的风格来说服社会形成一种正能量,来抵制放荡的张扬和未知的疯狂。

恍惚中,我看见宋和唐朝阳向那地狱——天堂的倒影奔去...

标签:地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