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王剃光头娶老婆

汪大东是王家村的一名理发师,这是王家代代相传的。至少有五代人来到汪大东从事这项工作。不仅在王家村,在附近的村子里,几户、几十户都在他的名下。

汪大东有剃光头的规定。他拿着剪刀不爱说话,好像不能让它带着气息跑了。当他到达村庄时,他在地上放了一扁担。扁担的一头冒着热气,他拿出理发的工具、土皂、雪花膏、毛巾和脸盆,把一条披肩搭在坐着的人肩上。他二话没说,拿起剪刀开始剪。王家以剃头出名。往往你连屁股都没坐好,他就把披肩掀起来,成了成功者。

即便如此,他不剪头发的时候也是个大嘴巴。

想想也是。平日里,我背着担子到处帮人剃头。周边三乡五里无奇闻,无一不在他耳中。

汪大东也乐于谈论它,不管是谁。剪完头,他先坐在茶馆里,开口说话,和剪头发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邻里乡亲王力可大东。他一方面技术娴熟,一方面又是个“讲道理的人”。他不该说的话,永远不会到处说。从长远来看,他会留下好名声。

但坏的是汪大东的儿子王西庆。汪大东晚年生了孩子,他独特的手艺得以延续。本来是喜事,偏偏王西庆不喜欢。学了一年刮胡子,他觉得刮胡子太浪费了。他不得不去找李远山学杀猪,甚至还去李家拜师。

汪大东无法说服他的儿子搬家,但他很生气,也很残忍。他为儿子剃了光头,这才止住了王西庆的牛气。头发剃光后,王西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但汪大东没办法。他还得干他的活,所以他挑了担子,天亮时剃了个光头。

这一天,汪大东又去李嘉存剃头了。虽然是一个大村庄,但姓王的人并不多。汪大东懒得跑这十几里路。他已经给王喜乐刮了,现在王喜乐出不来了,只能自己刮了。

说来也巧,汪大东喜欢在工作日开别人的玩笑。今天,当他到达李嘉存时,他被别人取笑他的秃头儿子。一个理发师给他的儿子剃了个光头。如果不是为了他自己,汪大东可能会忍不住享受几天。

我在这里割了头,很快就到了李远山家。李远山有一个女儿,名叫苏俪,年轻漂亮。汪大东忍不住看了一眼。这一眼,我能看出苏俪的耳环有点眼熟。仔细一看,好像和她老婆穿的很像。

据说耳环并不罕见,但汪大东对此习以为常。这一天,他回到家,抓住他的妻子,让她找到相似的耳环。结果他发现耳环不见了。

汪大东刚刚恢复理智。这不是失踪。这是因为他儿子偷了他老婆的耳环给了别人。汪大东心想,王西庆大概是看上了李家的女儿,怕自己的发型配不上她,不敢提起,才闹了一出学杀猪的戏码。这个吃里扒外的王八蛋。

汪大东平日是个看透人的人,但他什么也不说。这件事之后,他还是白天出去剃头,但其实内心很透明。我儿子也不小了,这样做的话,学杀猪可以一举两得。如果苏俪能把这个耳环挂在耳朵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李远山的防线还是需要小心出击。

汪大东打听了李远山的好茶,并让他在周家村的熟人从云南带来了正宗的滇红。到了去李嘉存理发的时候,他打算把它送到李远山的家里。结果刚入门,却发现李远山卧病在床。

原来这种杀猪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在案板上辛辛苦苦做了几年,还得上下抬。很容易扭伤关节,最后还是治好了。没几天,它又开始发作了。这几天,李远山双手关节红肿,躺在床上疼得直打哆嗦。

汪大东平日里在乡镇和县镇之间走了不少路,想起上次他在刘村碰巧遇到了这种问题。他灵机一动,马上写了一块外敷的土方,让李远山买来磨成粉末热敷。李远山死马当活马医,买来试着敷。但是几次之后,这个顽疾真的慢慢退了。

从此,汪大东成了李远山的“恩人”,两人志趣相投。李嘉存理发那天,李远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汪大东做完工作后,围着茶几坐一个小时。

这时候王西庆的头发长出来了,心里想明白了,继续剃光头。汪大东每次去李嘉存,都带着王西庆,去李远山家,坐下喝杯茶,让儿子剃光头。于是,两家人的感情就培养起来了。

一年后,王家和李家自然喜结连理,王剃光头给儿子找媳妇的故事也在附近的村子里传开,成为佳话。

地方故事和行业故事集。微小说第一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