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格雷的媒体报道
陈格雷,广州人,做过记者,开过广告公司,做过营销总监和创意总监,2006年来北京组建盒子创造社,成为上班族漫画张小盒的创始人。张小盒这个普通底层小白领与他的同事、老板演绎的现代都市办公室的故事,赢得了千千万万白领粉丝——“盒友”的追捧。 陈格雷做广告的年头远远长于做动漫,十几年前,大学毕业没多久他就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九年里,公司曾经两度濒临倒闭,最煎熬的时候,很久看不到现金流。做广告时间久了他开始焦虑,认为这一行永远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无法积累下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要做才有收入,是以个人智慧为核心,很难转手。
2005年百度上市,一下缔造50位千万富翁的事情给了他极大刺激。“百度好啊,就做搜索一个点,就成功了,价值那么大。”次年春天,陈格雷离开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广告公司,将妻儿留在广州,一个人来到北京。来京的路上他已经想好,要做一些和文化创意相关的事情,因为自己也不擅长其他事,总还是要和创意打交道的。
到京后,他先是在MSN公司做了不到一年的创意总监,随后开始全心在“盒子”里做属于他自己的“盒子”。选择做动漫其实是他的取巧行为,因为漫画的成本低,不需要任何实质性的产品。 和大多数漫画家不一样,陈格雷在做“盒子”之初就已经有了市场化的考虑。他首先想的是,这个行业里还有什么是空白点?朱德庸画的是都市人的情感,几米漫画里更多的是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描写,而真正意义上,有中国本土味道的上班族漫画根本没有出现。这些人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每天呆在如盒子般的办公室里,过着为稻粱谋的生活,开会是盒子,吃饭也是盒子……于是,2007年,张小盒诞生了。
现在说起来当然很简单,但是这个相貌普通,有着一颗方方正正盒子头,八字眉,豌豆眼,老实巴交的张小盒同学,从有想法到最后成型,也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起初陈格雷的团队想过创作个小护士,也想过创作个贼,甚至还有过创作一只猪的打算。后来陈格雷请教过心理学专家,对方说张小盒代表的是上班族的心理投射,这也是他眼中这个产品的核心所在。
张小盒同学擅长加班,但不擅长追女生也不擅长讨好老板,他的爱情、金钱、生活都相当匮乏,但是他有理想也有激情,当之无愧是一批初入职场小白领的原生态体现。事实上,张小盒的原型来自于陈格雷身边的一位小朋友的真实生活,这个小朋友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会主动给老板打电话问还有活要做吗?是个非常可爱老实的小白领。但是在被带着洗了一次桑拿后,这个张小盒的原型就变成了花花狗,从当初一个纯朴小孩,变得喜欢到处泡妞。陈格雷相信,很多人多年以后,心里还藏着一个张小盒。 在张小盒的故事里,有着诸多对上班生活的调侃。比如那幅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和打卡机有关的漫画,在这幅作品里,闹钟不叫、路上堵车、电梯人满……一切都乱套的生活里,唯有打卡机永远正常着。
VC高则是上班族对老板的不满投射目标,是陈格雷综合了身边20多个包括自己在内的老板进行的创作,他的最大特色是抠门。
他认为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品背后的东西,盒子漫画不是为了表达职场的尔虞我诈,本质上是有温暖和情感在的。尤其团队在后期进行分创作时,收到的80%的作品都是在骂老板。 张小盒如今取得的成功,在陈格雷看来还远远不够,他说,在中国原创动漫业,至今为止真正成功的作品只有一部,那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种成功不仅仅限于名望,还有来自商业的回馈。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商业价值的渴望,但是他定下规矩,绝不能在漫画里植入广告,给再多钱也不干。“我自己是做营销出身,很明白无论是多软性的商业内容,放入漫画都是对小盒巨大的长远伤害。”
如今正在悄悄试验中的小游戏或许是张小盒商业价值挖掘的一次良机,陈格雷认为这个他们创造出的盒子世界,把四格漫画发展成了一个有童话味道和现代色彩的新世界。在当下的状态下,他认为要打破常规,寻找各种可能性,同时他也坚信,盒子团队更能把握人民群众的心。
还有一点让陈格雷很高兴,就是提起张小盒的时候,人们不会追问作者是谁,这让他觉得蛮好。他期待着有一天,当张小盒可以创造10亿商业价值的时候,自己可以拿着其中的1亿,去沙滩上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