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都有哪几个?

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被除名)。

行星的定义: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3、其轨道附近没有其他物体,或在30亿年之内可以自行“清理”轨道内的天体。

由于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他物体,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成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恰好符合这一定义,并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是一颗“矮行星”。所以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扩展资料

行星之辩:

自1930年被发现的那天起,冥王星便与“争议”二字联系在了一起。

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

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否决。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200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再次将冥王星划为类冥天体的原型,为矮行星项下的子分类。

2015年,“新视野”号首次飞掠冥王星,经此次近距离重新测量冥王星直径确定为2370km。

参考值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