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济慈《夜莺颂》
关于这首诗的来源,济慈的朋友查尔斯·布朗曾回忆到:“1819年春天,有一只夜莺在我的房子附近做窝。济慈从它的叫声中感到一种宁静的持久的快感。一天早饭后,济慈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李子树下的草坪上,一直坐了两三个小时。他进屋后,我注意到他的手里拿着几片纸,后来我知道纸上记录了他听到夜莺歌声时的诗意的感受。”可见济慈是在灵感的驱使下,即兴创作了这首感人最深的《夜莺颂》。
《夜莺颂》是济慈抒情诗中的佳品,无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是极美的,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华丽的辞藻的织锦,而是人生悲哀、沉重的写照。它反映了济慈求美不得,欲了不能的生活困境,字里行间渗透着沉重的忧伤,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济慈着力刻画的是幻想中的美的世界所带来的一种飘飘欲仙的忘我境界与干预性的沉闷大脑(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始终有两种力量在争夺诗魂:幻想与现实。“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这句不绝余音的结尾,把我们读者带进了诗人怅然若失的迷惘的同时,又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头脑清醒地看到人生因夜莺的甜美歌声而更显得辛苦。
本诗8节,每节10行。悲乐相生,音韵优美,极为人称道。全诗多为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babcde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