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的历史文化
黑水民歌
二声部民歌二人演唱时,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即高音和低音。演唱时“两头平,中间鼓”,即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平”,用同一旋律。“中间鼓”则指两声部分开,并成反方向行进。演唱形式分为纳玛(男声二声部民族)、热玛(女声二声部民歌)、忽拐拐玛尔直撒(男声多声部民歌)直拐拐玛尔直撒(女声多声部民歌)、若尔波(男女声对唱多声部民歌)。二声部民歌以情歌为主,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某种愿望的追求等,流露真诚的感情。
单声部民歌 单声部民歌流传在芦花、麻窝、木苏、维古一带地区。迪种民歌具有高亢、狙犷、奔放和优雅的抒情特点。按其内容大致分为颂佛的宗教歌曲,颂天神、地神、山神、树神及祖先的祭祀歌曲,颂土司、头人的宫廷歌曲。
黑水锅庄
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跳锅庄时的伴唱歌曲,其节奏快慢随舞蹈节奏而变换,声调起伏相承。一般用以赞美自然、赞美家乡,以酒助兴,男女轮唱,同步起舞,通宵达旦。锅庄流行于黑水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在黑水县的不同地区,“卡斯达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