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第十期的反馈

《品味1》第十期读者的感知常常是焦虑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会离我们渐行渐远吗?事实上,《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读书人》等节目的火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书香社会的守望与热情。那个读数呢?初心?尊重和坚持。

爱读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耕读传家,延续了江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涌入,文化融合日益加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扬好读书、好读书的传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日益充实,让我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功利浮躁的社会心态驱动下,我们的人均阅读率依然不高,碎片化的浅阅读依然比较普遍。设立读书日,建设书香社会,制定全民阅读计划的意义在于唤醒大众的阅读意识。要为读书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人们安下心来读书,有读书的地方,有好书读,让读书重新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有着浓厚的爱读书氛围,是美味的,是有根的,是有灵魂的。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们不仅是永恒的,而且经常被阅读和更新。那些经过时间打磨,留存在历史巨浪下的珍贵遗产,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人们的自信和自强,引导人们拒绝平庸和庸俗,追求高尚的人格,建设精神家园。

人类文明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超越。从唐诗宋词到《红楼梦》,从《生产党宣言》到《资本论》,今天的经典曾经风靡洛阳,今天的流行也许会成为明天的经典。只有勇于接受新知识,虚心阅读时代新文章,才能始终保持敏锐的头脑,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社会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阅读的时空限制被彻底打破。传统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互联网撬开了,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克服这个?阅读危机?正确的做法不是在纸质书和电子阅读之间选择?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有没有你?而是打开了书籍媒介的边界,以一种全新的有场景、有画面的阅读体验,为人们提供一种更系统、更感性的认知。

读者第十次品味评论2叶锦添首先推广了他的?新东方主义?他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东方文化艺术之美的最重要的艺术家,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奥斯卡奖的人?最佳美术设计?中国人,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到高的《风》,再到的《一九四二》,很多经典影视剧中主要人物的美图和古装都出自他。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一听读者叶锦添谈论他的视觉品味。

说到味道,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满足感。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领土赋予了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本期嘉宾胡仲英是一位从业50年的名厨,也是杭帮菜的掌门人。去年杭州G20峰会,他担任餐饮文化组组长,为全球数十位政要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宴,展现了中国风味的独特魅力。他把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国文化让世界惊讶。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读者胡中英讲他的中国味。

目前,他是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国际第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但他的童年却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他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但当他十几岁时,他遭受了贫困和与单身和下岗母亲的分离。吴春的人生是他和母亲的苦难浇灌的花朵,但苦与甜总是相伴而行。只有品尝生活的极端苦涩,成功的甜蜜才会更有魅力。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读者吴春诉说苦涩的滋味。

65438年至0994年,第一部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连载,张小娴开始走红。她的60本书都是关于爱情的,她的作品叫做?爱情治愈文学?很多读者习惯从她的文字中寻找处理感情的方法。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读者@张小娴?爱的味道?。

93岁高龄的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承载者,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他一生致力于古典诗歌的教学,赢得了在当代使古典诗歌“重生”的赞誉。这位老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我愿为夸父而死,却敢嘲笑杨璐的愚蠢”,来表达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喜爱。她不顾年龄,四处奔波,为的是不让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味道无人问津。一起?卿?听读者叶嘉莹讲述她的诗的味道。

读者感知第十期品味3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象征。多读传统文化,会让我们更有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会更有根基。同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有更高质量的交流互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在当今世界,中国经典中蕴含的和而不同、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思想正在被创新性地继承,也在为促进国际关系的良性互动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深入其中,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发掘更多智慧和养分。

回顾欧洲启蒙运动,当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欧洲思想家拿到来华传教士翻译的《论语》、《老子》等中国经典时,犹如发现了一个智慧的新世界。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经典一直吸引着全世界追求智慧的人们。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红楼梦》、《牡丹亭》等中国经典作品,以及介绍中国哲学、历史等传统文化的书籍,越来越引起外国人的阅读兴趣。

环顾世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犹太人在书上撒蜂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阅读的热爱,并作为教育故事传承下去。欧洲人对古希腊文化的尊重,德国人对歌德、海涅等作家作品的喜爱,也说明了他们对自己精神家园的真诚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些阅读大国相比,阅读热情和阅读量仍有较大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欧美国家人均年阅读量约为16,犹太人高达64。而在中国,很多机构统计的数据都没有超过每年5本的,传统文化的阅读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