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简介
在中阳纺织集团工人闹事并揭露公司领导层腐败后,市长李高成开始秘密调查。原来他的老部下,他的老上级,他的妻子,都和这个案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做什么呢在普通人和亲友之间,他必须做出选择。他最终选择了人民,人民选择了他。
作品以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和魄力,无情地鞭挞腐败分子,大胆地揭露和批判社会上存在的花钱买官、用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搞派系斗争等腐败行为,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灵魂挣扎和选择,令人振奋。
作者简介
张平111,1954出生于陕西省新疆Xi市。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发表作品。他著有长篇小说《选择》、《发寒汾西》、《天网》、《十面埋伏》、《对面的姑娘》、《国家干部》、《牺牲的妻子》、《妹妹》等中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孤儿的眼泪》。作品介绍
20世纪40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被十八个土族所统治,玛姬·土司就是其中之一。
老玛吉的吐司有两个儿子。这位先生的妻子是藏族人。他勇敢、聪明、勇敢,被视为土司的继承人。二少爷是被土司抢来的汉妻喝酒后生的。他天生愚蠢无知。他很久以前就被排除在权力继承之外了。他整天混迹于丫鬟和乞丐的行列中,目睹了奴隶们的喜怒哀乐。
玛吉·土司在国民政府专员黄的指导下,在全国各地种植罂粟,贩卖鸦片。他很快变得富有,并迅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成为土司的霸主。
看到玛姬家靠鸦片发家致富,其余土司想尽办法偷取罂粟籽广种,但玛姬家的傻少爷建议改种小麦,于是在遍布高原的罂粟花海里,玛姬家的绿色麦苗顽强生长。
1998年大陆大旱,粮食绝收。然而鸦片供大于求,价格暴跌,无人问津。阿坝地区被笼罩在饥荒和死亡的阴影中。大量饥民投奔麦琪的办公室,使得麦琪家族的领土和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愚者得到了女土司荣公的美丽女儿塔娜,并深深爱上了她。正当各路土司坐在悲情的城池里,陷入绝境的时候,听到了二少爷开仓卖粮,公平交易的好消息。
各界演讲会齐聚二少爷官村,举杯铸剑成犁。很快二少爷的官寨旁边出现了几顶帐篷,然后是一顶帐篷,有酒楼,有店铺,有亭子,有勾栏,甚至还有妓馆的春楼。在黄老爷(时任专员黄)的建议下,二少爷逐渐建立了税收制度,开设了钱庄,古老而封闭的阿坝地区第一次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集镇雏形。
二少爷回到麦琪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欢呼迎接。然而在欢迎会上,他却有着少爷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阴险眼神。一场关于家族内部继承权的血腥事件已经悄然开始。
最后,玛吉家的官寨在解放军镇压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隆隆炮声中倒塌。纷争和仇杀消灭了一个旧世界,尘埃终于落定。
50多年后,已是暮年的二少爷站在修复后的玛姬土司官寨前,望着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他百感交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双手合十,为美丽的家乡,为幸福的人民塔希尔德勒的幸福祈祷。
作者简介
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出生于川西北阿坝藏区马尔康县,1959,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管辖的土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长兼总编辑,现已辞职,专心撰写新书《格桑王》。1982开始诗歌写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诗集《冷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月光下的银匠》、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如此丰饶》。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3月出版,1988。
小说《尘埃落定》获得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们认为这部小说视角独特,“具有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淡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加强了艺术表现的开阖,语言轻盈妩媚,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刘建伟甚至肯定阿来会凭借这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介绍
一个女人40年的爱情和亲情,被一支精致华丽的笔优雅地写了出来,跌宕起伏。四十年代,中学生王启尧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了她命运多舛的一生。成为大人物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后,官员被杀,王启尧成了普通人。表面的日子平淡如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消退。和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是命中注定的。八十年代,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的王启尧在劫难逃,爱上了女儿的男同学,最后被误杀。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出生于南京,1955随母亲去了上海。1970去安徽插队落户,1972考入徐州文工团,1978调回上海做童年的小说编辑,1987进入上海作协专业创作。自1976发表第一篇散文以来,先后发表了《雨》、《萨沙·武贾西奇》、《这火车终点站》、《时光流逝》、《小包壮》、《叔叔的故事》、《六十九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小说。,约400万字,还有多篇散文和随笔。其中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一次,全国中篇小说奖两次。翻译成外文的有英语、法语、荷兰语、德语、日语、捷克语和韩语。作品介绍
《茶人三部曲》重点讲述了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馆老板杭九斋家族四代人的风风雨雨。塑造了杭天嘴、杭嘉禾、赵继科、沈吕爱等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仍在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为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精神。茶的烟,血的汽,心的碰撞,爱的纠葛,交织在作者优美、温柔、内敛的笔下;世纪风云,杭城历史阴影,茶业兴衰,茶人情怀,相互辉映,融于一炉,足见作者严谨博学的历史知识和大尺度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在当下尤为难得。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杭州。行酒斋,忘忧茶庄的传人,晚清江南茶商。他风流儒雅,却不善理财,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成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民国诞生的年代。他一直纠结于抑郁和努力之间的矛盾。我有学问,有才华,有激情,有抱负,但是优柔寡断,我爱我的男朋友,我的妻子,我的小妾和我的孩子...最后失去了“爱”,不得不逃往佛门。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了更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不同方式参与了中国茶叶兴衰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个人的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馆的兴衰与中国百年茶叶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小说勾勒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茶人的命运。
作者简介
王旭峰,1955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分配到浙江工人日报社任编辑,后调入中国茶叶博物馆。1998调入浙江省作家协会,专门从事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从1979第一部独幕剧《承认不承认》出版至今,已经写了近400万字。主要作品有《春天系列》、《西湖十景系列》、《茶人三部曲》、《喝茶》、《杭州历史》、《大型电视剧浙江七千年》、《谈茶文化》等。其中《南方有贾母》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茶人三部曲从1990年开始写,到1999年底修改,用了10年。该书以江南六代杭州姓茶家族命运的跌宕起伏为主线,将中国茶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有机融合,从1863年太平天国从杭州撤军开始,到1998年由世界各地茶人捐资兴建的杭州国际和平馆揭幕结束。它有130万字,写了60多个主要人物,是中国第一。小说出版后,获得了相当大的好评,其中《南方有贾母》已经重印了四次。王旭峰辛辛苦苦泡了十年的一杯茶,果然是一杯最好的龙井。一位评论家称赞了王旭峰和她的《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中的那句《诗经》对联,似乎只是王旭峰和她笔下的一个注脚:谁患茶,谁甜如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