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莪格格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绝对是重量级的人物,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满清入主中原做出巨大贡献,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努尔哈赤宣布废弃大贝勒代善太子之位时,立了皇太极、多尔衮等八人为和硕额真,***议国政,而这时候多尔衮才八岁,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年,多尔衮16岁,就跟着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立有战功,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代青”的美号,多尔衮这一美号一直用到1636年4月23日封亲王为止。

此后多尔衮屡立战功,声威日隆,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行政管理能力。

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由于没有立下谁继承皇位的遗嘱,满清权贵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派拥立多尔衮,双方相争委决不下,最后两方选了个折中办法,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王朝覆灭,此时关内一片混乱,多尔衮决定趁势入关,在吴三桂的开关求援下,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了北京城,满清从此入主中原。

多尔衮摄政期间,是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地位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可以不向皇帝跪拜,而多尔衮也是为所欲为,逼死肃亲王豪格,剥夺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打压两黄旗子弟,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看在眼里,包括孝庄太后和顺治帝,但没人敢言语,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惹怒权势煊赫的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塞外狩猎,坠马受伤,一个月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率大臣们到东直门迎接多尔衮遗体,还下诏追尊多尔衮“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只不过才过了一个多月后,朝臣们罗列了多尔衮生前十几条罪状,顺治帝也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

多尔衮生前虽然风光无限,还与孝庄太后传出各种秘闻,却只有一女一子,女儿是他的亲骨血,称为东莪格格,母亲是多尔衮征朝鲜时带回来朝鲜王族之女,儿子是多铎过继给他的,名多尔博。

多尔衮死后没多久被清算,他的女儿与继子就被顺治帝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当时东莪格格十三岁,此后史册就没有了多尔衮这唯一骨血东莪格格的记载。

有民间传说东莪格格不堪宗室和其他人等侮辱,偷偷跑出京城流落民间,最后与一汉人书生结婚,从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生活。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满清与蒙古素来都有政治联姻,多尔衮虽然被清算,东莪格格却被交给信郡王抚养,应该是没有被驱逐出宗室,如果没被驱逐出宗室,那东莪格格很大的可能性是嫁到了蒙古。

东莪格格毕竟只是多尔衮的女儿,危害性不大,顺治帝没必要对她赶尽杀绝,既然把她交给了信郡王抚养,在她适当年龄的时候就会帮她安排婚事,当时宗女出嫁都是有皇帝做主,对于东莪格格来说,嫁到蒙古对她对朝廷都有好处,即解除了她在宗室尴尬的地位,又可以多一场政治联姻。

在顺治七年到顺治末年,嫁到蒙古的皇家女子有四位身份不明,按时间和东莪格格的年龄来看,在顺治十三年和顺治十五年出嫁的两位格格与东莪格格比较接近,顺治十三年的时候东莪格格18岁,顺治十五年是20岁,所以都有可能,当然东莪格格最后结局究竟如何,毕竟史料没有记载,这些也只能是一种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