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2014 年电影《哥斯拉》

从来没有一部商业动作电影的剧本让我感觉如此...无力,它的剧本问题太突出了。

很多人认为动作电影哪需要神马剧本,“打就是了嘛”。但是要打架总得有个理由先吧?人物动机和线索得完整吧?什么叫线索完整?比如,如果一个配角突然拉着主角念叨起“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者“打完这一战就回老家结婚”,我们即可预见到十分钟后他的可悲命运——因为死亡flag已经立起来了。这招很俗,但放在商业电影中很有效,既能把故事编圆,也能快速调动观众情绪。而电影哥斯拉的剧本可能经过多人之手修改,很多线索有头无尾,明明flag已经立起,后面却没有下文。

举个例子:开头男主的麻麻不幸遇难,临死前对巴巴说:“照顾好我们的儿子!”男主成年后巴巴沉溺于找寻真相,和男主关系不好——鲜亮的亲情flag——我的脑内便上演小剧场:“哦哦哦后面一定是巴巴发现真相后男主和巴巴冰释前嫌最后世界和平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半个小时后巴巴也shi了....

!!!!我觉得自己被编剧猛抽了一耳光....

核弹这一段更离谱:一枚核弹,先是要炸,后来又要拆,最后还是炸。编剧你到底要拿核弹怎么样啊你说!你考虑过核弹这个道具的感情吗?!男主是“拆弹专家”——最后一秒拯救世界flag——我的脑内又上演小剧场:“哦哦哦后面一定是男主为了核弹出生入死最后一秒成功拆弹拯救世界!!”

结果核弹还是爆炸了,身为拆弹专家的男主全片没有拆除一颗炸弹...

!!!!!!我觉得自己被一群编剧饱以老拳....

既然如此编剧你给男主按“拆弹专家”的身份干嘛?如果仅为了蹭美军交通工具,随便给个“大兵”身份不就结了?相比之下,“原来哥斯拉不是搞破坏的小怪兽而是正义的小伙伴啊!”已经不算surprise了...

还有一些类似于“这里挠一下那里捏一下”的小问题,不算大纰漏,但还是让人如坐针毡不吐不快。比如男主搭美军便车时认识的小配角马勒斯,两人互动颇多,也没有亮配角的死亡flag,我就想:“搞不好这个配角沾主角光环能够幸存。”结果毫无预兆的,这个小配角被Muto一巴掌pia飞...还有(戏份少得完全不象)女主在避险时突然脑袋发热,执意与儿子分开走,我还以为会有什么重大剧情发展比如和男主在乱战中重逢之类的,结果,她除了作出恐惧的表情,就被埋入废墟中了...

说来说去,这片最严重的剧本问题是:前面人类角色花了不少戏份铺垫感情(开头男主巴巴麻麻生离死别,巴巴那叫痛不欲生涕泪横流啊,让我以为这是一条重要的感情线索,没想到就没有然后了),后面统统酱油,都目瞪口呆的围观小怪兽斗殴去了....哥斯拉与人类又缺乏感情联系(为什么渡边谦饰演的科学家如此信任哥斯拉?为什么哥斯拉变成“城市救星”了?全片没有交代或缺乏铺垫),所以整个故事虎头蛇尾,磕磕巴巴勉强把故事说完,但没说圆满。

“人类角色统统酱油”又带来一个问题:这部电影太浪费演员了。本来商业电影中演员就是“道具”,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功能性演出即可,但这部电影在聚集了那么多奥斯卡/国际电影节获奖/提名的实力派演员的情况下,剧本烂到演员连保质保量的发挥空间都没有,也算少见。尤其是朱丽叶 比诺什和渡边谦,一个打了好大一碗酱油,一个全片仅有一种表情,我理解影片采用大牌演员有宣传之效,但我就是为演员不值...

有时候先天不足的剧本靠导演过人功力东补西补,好歹能给补圆了,运气好不定还能成经典,比如《大话西游》。但《哥斯拉》没给补回来...说到这我想起《环太平洋》,你当然可以说它“俗”,但至少,几个树起的flag没浪费,剧本圆满,机器人就能放手殴打小怪兽,观众看着也舒心开心。所以剧本很重要啊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