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是哪里的地方戏
蒲剧是山西临汾市、运城市的地方戏。
蒲剧即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
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9。
蒲剧的文化特征
1、角色
蒲州梆子分须生、老生、小生、正旦、小旦、老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等角色行当,其表演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鲜明的特点是火爆奔放,刚健大方,舒展明快,含蓄细腻,注重做工,擅用特技表现人物。
2、绝活
蒲州梆子有不少难度较高、观赏性强的表演技巧,仅特技绝活就有三十余种,其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耍纸幡、彩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
3、伴奏
伴奏音量大,音质硬,与蒲剧音乐高亢激越的风格相吻合。武场乐器有鼓板(小心板)、枣梆、马锣,铙钹、小锣。文场乐器原有小壳板胡、笛子、二胡、大三弦;后来加进了小、中、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唢呐大小两支。
4、节奏
蒲剧的打击乐点(锣鼓经)从名称上说有六七十套,但实际变化起来却在百种以上。其节奏分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从配合表演动作到说唱填补,从掌握节奏到渲染气氛都离不开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蒲州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