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曹州离狐人也的文言文
1. 曹州离狐人也 下列对原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
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
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
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
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
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
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政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
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观政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密后为王世充所破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附属籍于宗正 齐人勿附于泰 D.自为己功,以邀富贵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11.下列不能表明李绩为“纯臣”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B.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C.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D.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第Ⅱ卷(***114分)四、(24分)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惟有启与密 启:_________ 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据:_________ 则是利主之败 利:_________ 绩雪涕致辞 雪:_________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情识之惑,一至于此。(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D 11.B 12.C 附:(古文参考译文)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
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
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
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义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
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俘,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
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
2. 李绩,曹州离虎人也原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政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义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俘,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3. 文言文“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解释 选自 贞观政要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政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句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义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俘,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句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4. 翻译文言文曹州(今山东荷泽)人于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於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於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於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於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於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於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於成了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於令仪是名善士。於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於伋,侄儿於杰与於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於家现在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5.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6.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小题1:(1)少,很少 (2)离开 小题2:你很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要被人盘查 小题3:(1)平时很少有过错,本来就是个好人。
(2)於令仪对他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他。 小题1:试题分析:此两句意思为“你平时很少有过错,怎么当起盗贼来?”“(他)已经离去了,(于令仪)又喊他”,理解句子的意思,字语含义就明确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容易理解。解释文言字语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在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关键字词,“甚”:很,“负”:带着,“十千”:很多钱,“以”,无义,“归”:回去;“恐”:恐怕;“为”:被;“诘”:查问。点评:本题不难,句意简单,一看即懂。
文言句子的翻译有三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清楚,符合原意,三是语法遵循现代语言规范,三是语句要通顺。小题3:试题分析:从“邻舍子”的为人本质和于令仪的待人方式上来分析。
“尔素寡过”,说明其人不是道德败坏之人,是偶犯过错,于令仪又如此关怀宽容,让其感动。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的文字信息。
阅读题有的答案就在文中,要根据问题的指向找到要关文段,摘引关键的语句作答。
7. 于令仪诲人的译文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⑴人也,长厚⑵不忤⑶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⑷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⑸寡悔⑹,何苦而为盗邪⑺ "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⑻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⑼.盗大感愧,卒⑽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⑾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2)。 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
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
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
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
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注释 ⑴市井:做买卖 ⑵长厚:长,zhǎng。
年长而厚道 ⑶忤:wǔ,不顺从 ⑷盗:小偷 ⑸素:向来 ⑹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 ⑺邪:同“耶 ” ⑻十千:指十千铜钱 ⑼去:离开 ⑽掖:教育 ⑾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⑿乃:原来 ⒀延:聘请 于令仪让盗贼回来留下钱,叫他第二天回来拿的原因? 因为那盗贼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 于令仪有哪些良好的品质? 待人宽厚,为人善良。
8. 随何争功的文言文原文: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何谓腐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译文:
项籍死后,天下安定,皇上设置了酒宴(评定功劳)。皇上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个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迂腐的读书人呢。随何跪下说:“您带兵攻打彭城的时候,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地,您发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人,能够攻下淮南吗?”皇上说:“不能。”随何说:“您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我们到了以后,实现了您的愿望,因此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大。但是您说我是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这种人,是为什么呢?”皇上说:“我正想评定你的功劳。”于是任命随何为护军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