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的第三子。李旦有六个儿子,其中老大是李成器,老二是李成义,老三便是是李隆基。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帝继承一般都要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在子嗣众多的情况下,则按照“有嫡传嫡,无嫡传长”的继承方式。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却是个例外,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也不是嫡长子,那么唐玄宗是如何在他两位兄长都尚在人世的情况下上位成功的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唐玄宗做了一下这几件事: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谋下毒暴毙身亡。同月,韦皇后拥立中宗幼子李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号“唐隆”。韦皇后的心思可谓路人皆知,她之所以毒死中宗又着急拥立年幼的李重茂为帝,就是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同年六月,李隆基在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史称“唐隆政变”。
政变过后,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领整个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起初李旦极力推辞,后听了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最终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唐睿宗李显即位后,为皇太子的人选开始犯愁了,按照功绩,自然是册立三子李隆基,可按照礼法的话,当然得册立嫡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就在众人犯难的时候,李成器主动上书,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了皇太子之位。当然,二子李成义也极力赞同李隆基担任皇太子之职。李旦也极力赞同并册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其实,李隆基和他的两位兄长自小关系就很好。在武则天统治时期,诸王都被囚禁于宫中,当时李隆基比较年幼,自然少不了两位兄长的招抚。虽不是同母所生,但同样情同手足。后来,在两位兄长的推脱下,自己顺利成为皇太子。这份情李隆基肯定也忘不掉。此后,李成器与李隆基以手足情深,留下了千古佳话。
712年,李隆基继承皇位,对两位兄长也十分优待,还封为宋王,拜大将军,后迁升太尉。724年,二哥李成义病死,唐玄宗下诏追赠惠庄太子,742年,大哥李成器病死,玄宗听闻,“号叫失声,左右皆掩”,下诏追赠为“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