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的主要情节
他显然知道,如果政变成功,他的地位将会提高,但冯晓不一定会受到惩罚。在那个时候,他是冯晓最讨厌的人,随时可以取他的性命。如果政变失败,更不用说。可见政变的风险很大,但他做到了。在评价他的行动时,我说是鲁莽甚至是冲动,但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气和魄力。因为毕竟机会真的很难得,掌握了秘密却没有用上的感觉真的比死了还痛苦。
全管青知道马大元的死因吗?
看书的时候,康敏似乎已经跟段说了,她没跟全说,所以他应该不知道。即使我们猜测是康敏杀了他,我们也不确定——我们不需要相信也不想相信。当然,如果是这样,他也有理由怀疑是乔峰杀了马大元,所以才在杏林与他对峙。事实上,以他的头脑和对乔峰的了解,他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他更愿意接受乔峰是凶手的事实,而不是“猜测乔峰是凶手”,因为这样更容易匹配乔峰是契丹人的事实。
也许康民没有告诉他马大元的死因,并让全管青相信是乔峰干的。也许他真的相信了。不过没关系。我只知道他在杏林不用装正义。
从这一点来看,他激情澎湃的说法未必是心虚之下的狡辩。他自己会认为,虽然他对乔峰的指责是自私和片面的,但乔峰的身份是事实,他也是为了丐帮的根基,所以他有所建树。他甚至认为,即使政变失败,自己被杀,“历史和时间也会记住我!”这是他当时在杏林的心态。我不感到内疚,但我相信我掌握了真相。他是一个聪明的投机者,所以他决定赌一把。结果对他有利。我只能说他真的很幸运。很多次他应该被杀死,但乔峰没有杀死他,让他完成。这对我来说似乎有点戏剧性和不可思议。甚至后来,当他成为王的时候,居然放过了他。或许认为全揭发他只是出于“汉人的忠义本分”,并无不妥,所以并不讨厌他(另外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是一个很客观的人。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尤其是敌人的立场和感受,甚至觉得“无可厚非”。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除了许诸和段誉,我找不到比他更幸运的人了。
至于培养,不能简单的说成败。只能说,全管青又一次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并抓住了它。当然,目标还是权力,但最终的失败,除了他的问题,可能就是他的错误在于对权力过于执着和不耐烦,以至于让人偏离。但这是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