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廊桥遗梦》,我发现了这些不容忽视的深刻含义。
当时读到他们一见钟情的那一段,我内心澎湃,想知道如果宇宙中的两颗尘埃相撞,会不会有这么激烈的火花。
后来和别人说起这本书,总会和婚恋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想象,如果弗朗西丝卡和金凯离开,留下她的丈夫和孩子,会发生什么?
真的像金凯说的那样,两个人可以在沙漠里的沙滩上做爱,在蒙巴萨的阳台上喝白兰地,看阿拉伯三角帆船在清晨的微风中扬帆远航?答案应该是:不一定。
那么弗朗西丝卡,这个小镇农民的妻子,真的会在她日益平淡的婚姻生活中保持对金凯的激情吗?答案也应该是:不一定。
所以有人说,没有结婚的爱情,值得纪念一辈子。
十年后,我再读《廊桥遗梦》,被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深深折服。书中很多句子都充满了诗意,比如夜晚变蓝,雾霭拂过牧场的草地。
他们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描述的也很精彩。
太阳由白变红,正好落在玉米地里。向窗外望去,她看到一只鹰在晚风中翱翔。收音机里有七点钟的新闻和市场新闻简报。此刻,弗朗西丝卡正隔着黄色贴面桌子看着罗伯特.金凯。他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来到她的厨房,很长的路,超过英里!
同时,除了爱情故事,我也看到了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过人功力,以及对时代的缜密思考和冷静反思。
这段话是弗朗西丝卡去世前写给孩子们的信中的一段。这是她对自己一生挚爱的理解。
从金凯的形象来看这部小说,不再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在机械复制的时代,一个旅行摄影师对传统权力和社会秩序的渴望。
金凯如何评价这个时代?他在拍摄廊桥的时候,对弗朗西丝卡说过这句话。
作者用金凯的话表达了科技飞速发展,人类逐渐退化的现实。
20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在思想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在新技术革命时代,作品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那就是解构,打破当下的单一秩序和惯性思维,突出人类的真实冲动,宣泄“本我”。
高度发达的科技是否会造成人的异化也是这部小说提出的问题。这里所指的“异化”并不是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所说的“人变得没有人性”,而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使人失去爱的本能,情感和天性受到压抑,激情和创造力丧失,体质和智力退化。
在书的前几页,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科技工业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类情感的淡漠与匮乏,以及对自然原始生活的渴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金凯的口提出了市场扼杀艺术激情的结论。
当金凯和弗朗西丝卡在厨房洗菜时,金凯提到他喜欢拍照而不是照相。
为什么目前不能出现柏拉图、苏格拉底、先秦哲学家这样的思想家,而只能出现科学家和亿万富翁?为什么工业复制品越来越多?金凯或者作者的回答可能反映了一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段落我还是不能理解和解释。
还有金凯写给弗朗西丝卡的文章,因为知识体系里有后区,我看不懂。
除了这些新发现,个人还发现了几个非常漂亮的段子。
金凯跟着弗朗西丝卡来到廊桥,当他去她家喝茶时,有一段有趣的话。
那天看着她脱靴子是他记忆中最肉感的时刻。为什么?没关系。这不是他的人生态度。“分析破坏诚信。有些东西,神奇的东西,就是要保持完整性。如果你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它就消失了。”
作品描写了两个人的肉体之爱,也很美好。
他在沙漠沙滩上走过的所有细小脚印,那些从未起锚的船只上的神秘箱子,那些藏在窗帘后看着他走在黑暗城市蜿蜒街道上的面孔——所有他终于明白的意义。就像一个长途跋涉回来的老猎人,看到家里篝火的光亮,所有的孤独顿时烟消云散。终于,终于...他远道而来,远道而来。于是他以最完美的姿势坐在她身上,沉浸在自己对她的一生全心全意的爱中。终于!
天亮了,他看着她的眼睛说:“这就是我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星球的原因,弗朗西丝卡。不是为了旅行摄影,而是为了爱你。我现在明白了。我已经从高处一个奇妙的地方的边缘坠落很久了,比我的寿命还长很多年。而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向你沦陷。”
“我想我们都进入了另一个生命的身体,我们创造了这个身体,并称之为‘我们’”
这是我重开《廊桥遗梦》时写的读书笔记。这本书虽然是畅销书,篇幅也不是很长,但书中没有一句废话,无论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还是对时代的反思,都堪称一部巨著。
也希望多年后,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能有新的感悟。最重要的是打破认知盲区,理解“零空间”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