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真的有“乞丐帮”吗?

几千万人——这一定是江湖上最大的组织了吧?当然也不是都在北京。

乞丐帮是真实存在的,但到处都是帮派,没有统一的上级。苏和金庸小说中对丐帮的描写也有不少史实,并非空穴来风。

比如丐帮帮主的标志狗棍,就有相应的物品。据《北平风俗志》记载,清代丐帮帮主有一根一尺长的黑头红头杆,作为权力的象征。新的丐帮帮主必须向他的祖先献祭,杆子是权威的象征,新的乞丐也必须崇拜杆子,以表示他们对管辖的服从。如果乞丐违反了规则,乞丐会用这根杆子惩罚他。“他虽然被杀了,却没有任何怨言。”。丐帮有几袋长老。乞丐一般从乞丐头开始,排第二,第三,第四...新人加入丐帮,也要向老师学习,划分门派,按辈分排名。将来,如果他们在街上遇到朋友有外遇,他们必须向老师报告。

新人入伙,师傅真的教技能,但不是武功,是乞讨。清末民初,北京的乞丐分为街头乞讨和行乞。街头乞讨有一整套说辞,有“乌龟上门,老板发财”“老婆给我两块钱,老婆活千年”之类的祝福话,也有“不给我钱我怎么过这一年”“不给钱我就不来了,所以我攒钱买棺材”之类的骂人话。坐在地上哭或者唱小曲都需要很大的努力。

但是乞丐帮的真实职业和影视剧里不一样,从来没有那么浪漫温柔。清朝首都的丐帮可分为黄极和蓝极。黄极是资深丐帮,基本都是孤家寡人的帮派。他们平时不出来乞讨,只在端午节、中秋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去商店要钱。“两四个人,一个唱歌,一个敲板子。唱歌的时候,手背朝上,把鼓板拿平,这是要钱的暗号。”按照规矩,店员们唱完五句话之前,必须走出来,把五个大硬币举过头顶,然后放到鼓板上。如果哪个家庭不懂规矩,那帮人就出来了——从第二天开始,会有多个人来,每天都会再翻一倍...从开业到关门,他们都会聚集在店铺前,让店铺无法做生意。过几天,店主就要找人说这个时候给的钱多。

蓝极是一帮普通的乞丐。如果黄杆的乞讨方式是敲诈勒索,蓝杆属于收保护费。逢年过节,或者哪家公司办婚丧嫁娶喜事,店家和老板都要提前给蓝杆王打赏。这种做法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被称为“接受捐赠”。家主拿到钱后,会在大门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兄弟不准打扰你们家的喜事,乞丐看了这张纸就会围上来。如果你为了一件喜事不肯给钱,上班那天就会有一大批乞丐,会有很多让你极其尴尬的招数。商店也要定期给乞丐钱,要求在门上挂一个“罩门”,这样乞丐看到罩门就不会被骚扰。乞丐的钱会分发给他们的乞丐。乞丐头生病死了也有义务买药养老。

每个“扁担帮”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想当乞丐,不是随便想当乞丐。在别人的地里,一定要贴一个特访,叫“花子拜杆”,不然在街上混不下去。如果你崇拜俱乐部,你必须服从俱乐部负责人的管理。拒绝接受的人有的是严格的家规来对付。那些认为主流社会无法相处,沿路免费乞讨的人,可以不要再想了。江湖遍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