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农村小说和1950年代的农村小说有哪些审美形态?

“乡土文学”往往与某种异国情调和野性的田园诗联系在一起。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往往成为乡土文学的一种宁静宜人的意境。黄墙、黑瓦、老人、少女、黄狗常被作为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预示着乡土文学可能具有的某种超然的审美特征。

但乡土文学中往往存在着粗犷的民风、野性的民风,甚至野蛮的俗风、愚昧的乡规民约、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认为乡土文学只描写心灵的净土或者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简介

在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和细腻的阴柔之美并存,乡村之外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都能被乡土文学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成为中国乡土文学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主题。

至于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自称“原住民”的刘绍棠等乡土文学作家,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乡土作品似乎只专注于乡村之间纯真美好的故事;细究起来,任何一个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当代小说家,都很难完全避免现代意识和外界对乡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