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简介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在她最初在家学习期间,她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七岁时,她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同时还看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不系列》,包括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余生一块肉》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读《余生一块肉》的时候,可怜的大卫从骂人的店主那里跑出来,去找姑姑的时候,冰心一边哭,一边假装是妈妈给她的小零食。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在这里,冰心以1912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入学的女生。
1913年,其父谢赴北京国民政府任水师部军事科学主任,冰心随父迁居北京。次年进入北满女中,1918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希望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冰心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投身于时代潮流,被选为学生会文件,于是加入了北京市妇联宣传股。在爱国学生运动的鼓动下,她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听证会的感想》和第一部小说《两个家庭》。后者首次使用笔名“冰心”。因为工作直接涉及重大社会问题,很快就会产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的一声惊雷“震撼”了她写作。后来又写了《当你孤独无助又贫穷》、《投奔乡村》、《秋雨欲来风满楼》等“问题小说”,突出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和军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当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作为青年学生加入了著名的文学研究会。打着“为了生活”的旗号,她的创作源源不断地流出,出版了引起评论界关注的小说《超人》和诗歌《群星》《春水》,引起了社会文坛的反响,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的“短诗”写作潮流。1923,冰心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留学前后,她开始以《致一个小小的读者》为总标题发表一系列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石。二十出头的冰心已经在中国文坛小有名气。
冰心在杰克逊总统去美国的游轮上认识了吴文藻。冰心在波士顿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所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社会学。通过相互通信,他们逐渐加深了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去康奈尔大学学习法语,在美丽的校园和安静的环境中,两人相爱了。65438年至0926年,冰心以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而吴文藻则继续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1929年6月5日,从学校回来的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林湖轩结婚,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结婚后,冰心继续创作。她的作品由衷地赞美了母爱、童心和自然,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她纯粹而意味深长的文笔也透露出一点讽刺。小说代表作有1931的《芬》和1933的《姑娘》,散文佳作有1931的《南归——母亲在天之灵》。1932年,北新书店出版了《冰心全集》三卷本(小说一卷,散文一卷,诗歌一卷),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全集。65438年到0936年,冰心和老公吴文藻去了一年欧美。他们广泛地访问了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作家伍尔夫进行了对话。他们一边喝下午茶,一边谈论文学和中国。
65438年至0938年,吴文藻、冰心在抗战的烽火中带着孩子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前往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免费支教,和全民族一起体验战争带来的艰辛和困苦。1940年,她移居重庆,成为国民参政会委员。不久后,他加入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撰写了《关于女性》、《再寄青年读者》等颇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从1946+01赴日。她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系讲学,后被东京大学聘为首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冰心、吴文藻留日期间,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冰心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有过接触,并应其要求在进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周恩来邀请她去延安参观。虽然她没能成功,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选举,支持亲属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旅居日本,心系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建国新形势的鼓舞下,吴文藻和冰心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于1951回到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和冰心,对他们的爱国行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冰心感受到了新中国欢快的人心,把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在此期间,她访问了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传播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同时,她发表了大量作品,歌颂祖国和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醒来是春天”。她勤于翻译,出版了许多译本。她写的大量散文和小说被收录为《小橘灯》、《樱花颂》、《摘穗小奖》等。,众所周知,广为流传。
文革开始后,冰心被打击,家人被抄,进了“牛棚”。在烈日下,他受到了造反派的批评。1970年初,已经70岁的冰心被送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和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翻译任务。此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一起完成了《世界史大纲》和《世界史》的翻译工作。在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度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了困境和思考。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她坦然面对一切,坚信真理必胜。她始终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道:“90年来,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心永远坚如磐石。”实践证明,冰心是党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中国生产者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道自己在变老,始终保持着不断思考、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是脑血栓,后骨折。疾病无法让她放下笔。她说,“生命始于八十岁”。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创作了《一切都是上品……》等名作还有《远方的和尚》。在散文方面,除了《给青年读者的三封信》之外,他还陆续创作了《如我所想》、《我的自传》、《关于男人》、《傅坚杂记》四个系列的文章。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写作风格之独特,使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她晚年的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九十年代末发表的《我的请求》、《我的感谢》和《致一位读者的信》,都用正直、坦率、热切的语言说出了真心话,表现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她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国家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发展基金、安徽等灾区人民捐款10多万元。她热情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赠了大量的书籍、手稿、字画,并率先创办了冰心图书馆。冰心作为人民的外交使者,频繁出访,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为国家统一和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冰心,世纪的当代人,一生紧跟世纪的变迁,写作了75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创作历程展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创造了多种冰心文学风格,进行了扎实的文学现代化实践。她是中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纪伯伦的《先知》、《沙子与泡沫》、印度泰戈尔的《吉大利亚》、《园丁集》以及多种戏剧,都被公认为优秀的文学译作,并被黎巴嫩总统以1995授予国家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力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