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名鼎鼎的“福建三姑娘”都是些什么人?

恒普姑娘是海的女儿,每天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望。他们喜欢打扮,勤劳能干。这些生活在泉州海边的渔家妇女,男人们出海打渔或外出经商时,她们就在家织渔网,带孩子,敲掉牡蛎,为商人搬运货物。即使是现在,漫步在村子里,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带着海鲜匆匆而过,或者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敲牡蛎、剥牡蛎。时至今日,在泉州的各个菜市场,香铺女人卖的海鲜依然口碑不错。惠安妇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族群。他们以奇特的服饰和奇特的婚礼习俗闻名中外。惠安妇女,狭义上其实就是惠东妇女,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惠安东部的崇武、山下、景丰、小堰四镇,是地道的汉族。他们的服饰也深深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陵、东桥、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他们从中原迁到这里,因为海边生活,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头巾和橘黄色的帽子挡风,花毛巾上有科巴纳瓦编织的五颜六色的小饰品;上身穿紧身窄短的衣服,露出肚子;下半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系在肚脐下面。

如今,无论是在莆田繁华的街道上,还是在东山迷人的小岛上,还是在漳浦喧闹的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穿着奇装异服的身影。有人说是少数民族,有人说是汉族。这一带七个村才几万人。虽然他们只占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形象随着文艺家的摄影镜头、诗歌、音乐走进了银幕、书籍、报纸和工作人员,一直从中国走向世界。高贵典雅的“帆船髻”是我对梅州女性发型的第一印象。一步一步走向祠堂隔壁的天后宫,期待在这里遇到真正的梅州姑娘。天后宫是世界上所有妈祖庙的祖先,漂洋过海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寺庙里,一位身着藏青色上衣跪下许愿的老婆婆格外引人注目。不用说,她就是我要见的梅州女人。虽然老了,奶奶还是一丝不苟地梳头。这种头发的特点是,她头的中后部梳成高出七八厘米的帆状发髻,呈半孤状站立。两边有几个发夹,一个圆形的发髻堆在她的头顶,上面有一根大银针。那堆发髻周围有红线缠绕,整个发髻配上绢花,真的很吸引人。抬头望向寺庙,妈祖像前的一排跪垫不知何时坐满了已经跪下进香的女子。除了穿蓝布衫、扎帆船发髻的梅州老奶奶,还有不少身着红衣的中年妇女,或者是头上插着一朵红花的整套红裤子。